by 魏连

 

 

 

 

从圣经启示录中探讨惧怕的意义

                                                             

 

壹、前言

       科技的发达与文明的进步似乎没有替现代人带来幸福,却是带给现代人更多的压力与问题,使多数人生活的痛苦指数不断攀升,生命中充满着恐惧与害怕。现代人害怕孤单、寂寞、失恋、失业、厄运、贫穷、生病、死亡。也因害怕,使他们的生活充满艰辛痛苦、忧郁悲观,对生命感到无力与无奈,常没有生活的目的,容易失去生命的方向,无法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这一类的人常是社会的隐忧。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曾说:「如今对美好世界的最大障碍就是惧怕(Fear)![1]

    另一方面,基督徒常说:「爱」是从上帝而来。[2]那么「惧怕」是从何处而来的?惧怕是不是应该的?若是应该的,那么应该要怕什么?若是不应该,那么又该如何克服惧怕呢?

基督徒也常说:上帝是爱。爱里没有惧怕。[3]但是为何圣经中有许多令人感到非常惧怕的描述呢?而其中,又属启示录所记载的内容最是令人惊悚不已!为何启示录要传达如此令人惧怕的描述呢?上帝的目的为何呢?

本文欲从圣经启示录中,探讨「惧怕」的深层意涵,进而企盼能帮助现代人解决惧怕的问题。

  

贰、圣经中的惧怕观点

一、惧怕从哪里来?

   《圣经》创世记2-3章中记载:上帝创造亚当(人类始祖)之后,将人安置在伊甸园中。上帝也使各样的树从地里长出来,让人可食用树上的果子。但上帝特别命令人:「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但有一天,狡猾的蛇对夏娃(女人始祖)说:「上帝岂是真说:不许你们吃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么?」夏娃回答蛇说:「园中树上的果子我们可以吃,惟有园当中那棵树上的果子,上帝曾说:『你们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们死!』」蛇接着又对夏娃说:「你们不一定死」,于是夏娃就摘下果子来吃了,又给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

    由这一段描述中可知:在蛇诱惑人之前,人因惧怕违背上帝的命令及惧怕死亡,所以未曾吃过上帝吩咐不可吃的果子。只是后来当蛇欺骗人说:「吃了不一定死」时,夏娃才因为没有死亡的威胁,而敢去吃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

    所以,人最初就对死亡有惧怕的反应。因此,「惧怕」是上帝创造人时,所赋予人的一种本能反应。

二、惧怕的功能

    既然惧怕是上帝创造人时赋予人的本能之一,因此,必然有其功用。以下就从:「人与上帝」、「人与他人」、「人与自己」及「人与自然」等四方面,讨论惧怕的功能。 

1.惧怕与上帝:惧怕可以使人与上帝有良好的关系

    一个社会的安定和谐,除了要培养人民的道德观念外,也要建立法律制度,以便确保及维持一个社会最基本的安定基础。相同的,上帝盼望人能与祂有良好的关系,能蒙受祂的爱及祝福;因此祂除了以爱来引导我们,祂也透过一些命令来约束我们;而就在「上帝爱人」及「人顺从上帝」这两方面的维系之中,使人可以和上帝有一个良好互动的关系。「惧怕」在此所扮演的角色,就是让人对于上帝及上帝的命令,心生敬畏而顺从、遵守,使人不至背逆犯罪、远离上帝,而失去上帝的爱及祝福。

    创世记中叙述:「上帝提供果子让人随意食用」;这就显出了上帝爱人,因此提供各样果子供人享用。但祂也「吩咐人不可吃善恶树上的果子,否则必定死」,这也显出人必须顺从上帝,因此祂用命令来维系人与上帝之间良好的关系。

    而在此我们也发现,上帝并不是强迫人一定要接受祂的爱,或强迫人一定要遵守上帝的命令。上帝是让人在这其中能自由选择[4] 后来,人受了诱惑选择去吃上帝吩咐不可吃的果子,但他们吃了之后却没有死去;可见上帝所说的「必定死」并非是指「肉身」立刻的死去,而是指人与上帝之间「关系」的死去。因为人破坏了与上帝之间的约定,人不顺从上帝及祂的命令,因此人与上帝原本的关系便不再如从前那般的良好!所以接下去,圣经便记载:人开始会害怕上帝,而上帝也将人逐出伊甸园,人需要自己劳苦才能餬口。[5]人和上帝之间的关系断绝了!若是当时人惧怕上帝的命令而遵守之,就能与上帝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另外,出埃及记19-20章记载:上帝为了使人能与祂恢复良好的关系,因此祂透过与人立约的方式,使人再一次有蒙受祂的爱及祝福的机会。祂吩咐摩西颁布「十诫」,并告知人们:遵守十诫者就蒙福,违逆者就遭祸;且要摩西对百姓说:「神令你们惧怕乃是要你们时常敬畏祂,不至犯罪!」而十诫中前四条诫命:「不可有别神」、「不可雕刻、跪拜、事奉偶像(假神)」、「不可妄称耶和华的名」、「要遵守安息日,在这一天纪念上帝作为」,就是上帝要人敬畏祂,遵守祂的诫命,使人不至犯罪而远离上帝。

    由上述可知,惧怕可使人敬畏上帝,遵守上帝诫命,而与上帝有良好关系,蒙上帝祝福。
 

2.惧怕与他人:惧怕使人与他人有和谐的关系

    耶稣曾对众人说:向他人动怒或责骂的人,就会受上帝审判。若是在向上帝感恩时,想起曾和某人不和睦,就要先去与对方和好。若不早日与敌对者和睦,难免对方告上法官,你可能就被下到监狱里。[6]因此,当人惧怕上帝、惧怕法律、惧怕监狱时,就会与人和睦。

    另外,上帝透过摩西对人颁布的「十诫」中,第五至第十条诫命:「当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并他一切所有的」[7] 。这些都是上帝为了要保障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而立下的诫命。因此,若是人想侵害他人时,就会因害怕遭祸而心生恐惧,使人谨慎言行,不至犯罪。

    再者,耶稣更进一步指出:「爱上帝」及「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就是一切诫命及真理的总纲。[8]祂又说:「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9]由此可知,耶稣不但盼望人彼此相爱,甚至祂要求人将「爱人」视为是与「爱神」相同的重要,是一个必须遵守、不能违背的命令。

    因此,当人惧怕上帝或惧怕遭祸时,就会遵守上帝的诫命,而使人与人之间有和谐关系。  
 

3.惧怕与自己:惧怕可使人保护自己

    《圣经》乔纳记记载:「海中起大风,海就狂风大作,甚至船几乎破坏。水手便惧怕,多人哀求自己的神;他们将船上的货物抛在海中,为要使船轻些。」使徒行传第27章也记载:「不多几时,狂风从岛上扑下来,船被风抓住,敌不住风,我们就任风刮去。我们被风浪逼得甚急,第二天众人就把货物抛在海里。到第三天,他们又亲手把船上的器具抛弃了。」、「水手以为渐近旱地,就探深浅。恐怕撞在石头上,就从船尾抛下四个锚,盼望天亮。」

    由此可知,人在遇到危险的情况,就会产生惧怕,而驱使人想办法解决危险情况,保护自己。
 

4.惧怕与自然:惧怕可以使人妥善的治理大自然

    出埃及记23:10-11记载:「六年你要耕种田地,收藏土产;只是第七年,要叫地歇  息,不耕不种」。人若惧怕地力衰竭,产物减少,就会休耕,让土地歇息。「休耕」的观念,近代不但被学者专家所证实,且至今仍广为农民所采用。

    另外,创世记1:27-28记载:「上帝就照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祂的形像造男造女。上帝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出埃及记第23章也记载:「恐怕地成为荒凉,野地的兽多,起来害你。」因此妥善的治理大自然,不但是上帝创造人时,命令人该做的事;也是人要在大自然中生存,必须要做的事。

         因此当人敬畏神的命令、惧怕野兽侵袭时,就会妥善的治理大自然。而现代人也    意识到,若人未妥善治理大自然,则人的居住环境将会更加恶劣,不再适合人居住,所以大力的鼓吹环保运动。
 

    至此,我们可以了解:上帝创造人时,赋予人惧怕的本能,并期望人能达到惧怕的四方面功能。但是,人又该要如何才能发挥出合理的惧怕功能,使人与「上帝」、「他人」、「自己」及「自然」之间的关系臻致和谐完善呢?且又该如何克服不合理的惧怕呢?

    接下来就要从「启示录中的惧怕意义」来探讨这些问题!

 

叁、启示录中的惧怕意义

一、启示录作者写作时代人惧怕的情况

1.惧怕受患难及迫害

    西亚地区在公元一世纪时,是由罗马帝国所统治。在启示录作者使徒约翰[10]写启示录的时代,即约在公元元年末叶(约在公元90-95年)[11],罗马帝国的皇帝为豆米田(Domitian,公元81-96)。在豆米田统治时期,强力推行全国性的西泽(Caesar)崇拜,拒绝敬拜西泽者必处以死刑。[12]这种强迫性的国教政策,对于除耶和华上帝之外,禁止崇拜其它神的基督徒而言,是非常大的宗教迫害。虽然许多基督徒仍勇于坚持自己信仰而受难殉道,[13]但也有许多人因惧怕受患难及迫害而放弃了自己的信仰。[14]

 

2.惧怕失去利益

    西亚在一世纪时是商业很繁盛的地区,罗马政府为了要有效统治西亚百姓,于是运用宗教与商业结合的双重力量,来培养人民对罗马政权的效忠。其方式如下:

   1)一切商业的交易合约上,都需加注上神祇名字(包括罗马国家神祇及地方神祇的名字)作见证,此合约才算有效。并且交易成功赚钱后,还必须向该神祇酬谢。[15]

   2)当时的商业活动与「贸易协会」(trade-guilds,拉丁文为corpora)的组织有很密切的关系。若不参加此贸易协会,则生意不但作不成,甚至还会失去公民资格。但若加入此组织,则需要与协会成员共同进行宗教活动,例如:举行祭典、筹神宴会、参与神庙工作等。[16]

        启示录13:17也记载:「除了那受印记、有了兽名、或有兽名数目的,都不得作买卖」,也反映了当时的商业与宗教之间的密切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从事商业的基督徒而言,的确冲击很大且难以抉择。而就在此时,教会的内部就有一些信徒,提出了较为灵活变通的信仰观念:他们主张与罗马的政策妥协,反对谨守着刻板的宗教信条,强调与世俗精神和谐的一种新的基督教信仰。[17]而启示录第二章中记载的「假使徒」、「巴兰的教训」、「尼哥拉一党人的教训」及「耶洗别的教导」,指的就是这一类与世俗妥协的假信仰者。于是,有许多基督徒就在惧怕失去利益及错误信仰观念教导的影响下,而不再坚持自己的信仰,顺从其它的信仰。[18]

 

3.惧怕失去权利

    罗马帝国的社会是一个阶级的社会。非公民不但需要额外缴交许多税捐,而且还无法得到法律的保障[19]及其它许多的特权,因此许多西亚居民便极力争取成为罗马公民。但要成为罗马公民,除了必须要有许多对罗马政府具体的贡献,[20]并且对于罗马政府推行的政令,如:「该撒敬拜」、「贸易协会」等,都必须要积极参与配合。[21]就这种情况下,也有许多基督徒因为惧怕失去权利,而与外在环境妥协。[22]

 

二、启示录中令人惧怕的描述

   启示录中有许多令人感到惧怕的描述;特别是关于上帝作为的描述,不论是话语或视象的描述方式,都令人恐惧颤栗、惊悚不已。以下摘选部分片段:

  

   「有权柄赐给他们、可以用刀剑、饥荒、瘟疫、野兽,杀害地上四分之一的人。」

   「我又看见地大震动,日头变黑像毛布,满月变红像血,天上的星辰坠落于地。天就挪移,好像书卷被卷起来,山岭海岛都被挪移离开本位。」

   「第三位天使吹号,众水的三分之一变为茵蔯,因水变苦,就死了许多人。」

   「有蝗虫从烟中出来飞到地上,好像地上蝎子的能力一样。要伤害额上没有上帝印记的人。但不许蝗虫害死他们,只叫他们受痛苦五个月。这痛苦就像蝎子螫人的痛苦一样。在那些日子,人要求死,决不得死;愿意死,死却远避他们。」

   「口中所出来的火与烟并硫磺,这三样灾杀了人的三分之一。」

   「正在那时候地大震动,城就倒塌了十分之一,因地震而死的有七千人.」

   「若有人拜兽和兽像,他要在火与硫磺之中受痛苦。他受痛苦的烟往上冒,直到永永远远。那些拜兽和兽像受他名之印记的,昼夜不得安宁。」

   「第一位天使便去把碗倒在地上,就有恶而且毒的疮,生在那些有兽印记、拜兽像的人身上。」

   「第五位天使把碗倒在兽的座位上,兽的国就黑暗了。人因疼痛就咬自己的舌头.」

   「在一天之内,他的灾殃要一齐来到,就是死亡、悲哀、饥荒、他又要被火烧尽了。」

   「照各人所行的受审判。若有人名字没记在生命册上,他就被扔在火湖里。」

   「惟有胆怯的、不信的、可憎的、杀人的、淫乱的、行邪术的、拜偶像的、和一切说谎话的,他们就在烧硫磺的火湖里。这是第二次的死。」[23]

 

三、启示录中令人惧怕的描述之意义

1.启示文学的特色

    启示文学(Apocalyptic Literature)是以故事为架构,透过异象表达的方式,揭露现世、末日及超自然界(如:天堂、地狱)的情况。启示文学的特色,是以象征性的文学手法,透过惊异的描述,传达令人惊恐惧怕的图像。这样的描述方式比语言式的陈述,更具有震撼力。

    启示文学是危机时期(如:宗教徒受迫害时)所产生的文学形式。一世纪时,基督徒大受迫害,在宗教不自由的情况下,启示录的作者无法直接传达宗教信仰方面的讯息;因此,他使用启示文学的手法,将宗教讯息转换为外人无法看懂,只有基督徒才能明白的内容,传达给基督徒。[24]

    启示文学的目的,除了安慰那些在患难中的信徒,让他们知道所有的一切都在上帝的掌控之中,激励那些处于受逼迫的信徒能坚持信仰外,还帮助信徒将生命的焦点,从现今的无望转而看见在天上的盼望。[25]

    因此,启示录的作者是要借着启示文学的象征及隐喻式手法,传递上帝旨意及信仰意涵。另一方面,当时的读者也很了解启示文学的这种特色及表达方式,因此不会由字面上去理解启示录内容,所以并不会造成不必要或不合理的惧怕。是故,在阅读启示录时,应该要着重在深思其内容中所隐含的要义。

    

2.纠正一般人错误的惧怕观念,让人知道真正该惧怕的对象是上帝

        一般人惧怕失去利益及权力、惧怕受难及死亡,因此,启示录作者以人所能想象到最令人恐惧害怕的情况,来叙述即将到来的末世景象,与上帝审判世人、撒旦魔鬼的景象。[26]让人知道这位掌管一切、公义且严厉、作为令人害怕、灭绝撒旦魔鬼、末日审判世人的上帝,才是真正人们应该惧怕的对象。

       启示录记载:「主上帝、全能者啊!你的作为大哉、奇哉!谁敢不敬畏祢」、「我又看见另有一位天使飞在空中,他大声说:应当敬畏上帝」[27]

       耶稣也曾对众人说:「我的朋友,我对你们说:那杀身体以后,不能再作甚么的,不要怕他们。我要指示你们当怕的是谁,当怕那杀了以后,又有权柄丢在地狱里的。我实在告诉你们,正要怕祂!」[28] 耶稣知道人最害怕的就是死亡,因此祂特别告诉人们:不要怕死亡或是会使你致死的对象;而要怕这位上帝,因祂不但能决定你的死,更有权柄决定你死后是享受永生的福乐,或是死后进入永远的痛苦及灭亡。

 

3.帮助人不要怕不该惧怕的对象

   启示录令人惧怕的描述,让人知道:与上帝的权柄及其大能的作为相比,其它令人害怕的对象(如:撒旦魔鬼、专制政权、死亡等),都不再足以令人惧怕。

  1)不要惧怕失去财富及权力

  启示录18:14, 17说到:「你一切的珍馐美味和华美的对象也从你中间毁灭,决不能再见了。一时之间,这么大的富厚就归于无有了。」上帝要人知道在世上的财富及权力都是短暂的,有一天都会过去,转眼成为云烟。耶稣也曾说:「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地上有虫子咬、能坏、也有贼挖窟窿来偷;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因为你的财宝在那里,你的心也在那里。」[29]

  地上的所有一切,都是我们无法掌握的,有一天都要消逝。因此,我们应当看中那永恒、不朽坏的财富及祝福。即使我们失去了世上的财富及权力,但上帝应许我们:「似乎贫穷、却是叫许多人富足;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30]

  2)不要惧怕死亡

  在罗马帝国宗教迫害的局势下,有许多基督徒仍然坚持信仰而因而殉道。上帝透过启示录的内容告诉众人,那些坚持信仰而死的人是有福的。[31]上帝也让众人知道:他们殉道后并非死去,只是暂时「睡了」[32];当上帝施行末日的审判时,他们将再次苏醒过来,得着上帝所赐的荣耀冠冕。[33]并在那没有病痛、没有悲伤及死亡的新天新地中,享受永远与神同在,好得无比的永生福乐。[34]这些也都要应验耶稣曾说过的:「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生命。」[35]

  所以,对于那些因惧怕死亡而跟从世俗信念者而言,终有一日,他们仍然会死去;并且,在末日上帝公义审判活人死人时,不信的人将受痛苦刑罚,并要经历第二次死的痛苦与灭亡。[36]然而对于那些不与世俗妥协、坚持信仰的基督徒而言,他们知道:

死亡并非结束与消逝,「死亡」乃是要和他们终生所期盼、所仰望、所爱慕的这位生命之主在新天新地中相遇。因此他们不再恋慕地上的生活,乃是渴望到天上那更美的家乡[37]。因此,面对死亡,他们坦然无惧,甚至不爱惜生命[38],至死忠心。

 

4.要人把握机会,悔改归向上帝

         启示录9:20-21记载:「其余未曾被这些灾所杀的人,仍旧不悔改自己手所作的,还是去拜鬼魔和那些不能看、不能听、不能走、金银铜木石的偶像。又不悔改他们那些凶杀、邪术、奸淫、偷窃的事。」显示当时人们背逆上帝,行恶犯罪的情况相当严重,但上帝仍然再三的向人们劝说:「所以应当回想你是从那里坠落的,并要悔改!」、「所以要回想你是怎样领受、怎样听见的,又要遵守,并要悔改!」、「若不悔改所行的,我也要叫他们同受大患难。」、「凡我所疼爱的,我就责备管教他;所以你要发热心,也要悔改!」[39]

         上帝并不愿意人们受苦遭难,但祂更不愿意人因为行恶犯罪,远离上帝,失去上帝的爱及祝福,使生命走到更悲惨的境地。因此,「上帝所爱的,祂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纳的儿子。」[40] 而上帝也晓得,人们在祂爱心劝说、耐心引导下,常常仍不愿意从罪中悔改;[41]人总是要在受苦、惧怕的情况下,才容易悔改归向上帝。[42]因此,启示录刚开始(2-3章)记载,上帝用令人惧怕的话语规劝人们悔改;之后(第6章后)就接着记载上帝用越来越严厉、越来越令人惧怕的惩罚与苦难来管教人们;祂的用意就是要人们在惧怕中,早日从罪中悔改归向神,免得遭受更大的惩罚、更多的苦难。[43]

         上帝宁愿人们在短暂受苦中悔改而长久蒙福;不愿人们苟且偷安渡日而遭受永远痛苦及灭亡。启示录可说是启示出令人惧怕的信息,要人早日悔改归向上帝的实录

    

5.坚定信仰者的信心,抚慰受难者的心灵

         启示录第2-3章,虽然描述了信徒在地上的各种受难情况;但第4章后,便转移描述信徒在天上与上帝同在的荣耀景象,及上帝即将进行令人惧怕的审判景象。启示录欲引导当时在宗教迫害中受苦难的基督徒,将注目的焦点由现在的苦难,转向看到天上的荣耀,让信徒了解现在看似无望,但其实却充满盼望。

         另一方面,从启示录的预言中,上帝也要让信徒知道,他们不畏惧迫害,在苦难中坚持着信仰,他们所做的这一切上帝都知道,并且上帝也应许他们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必与上帝在那更美的新天新地中享受永生的福乐。

         也因着启示录中上帝的应许,信徒虽然身处于痛苦患难的环境中,仍然无所惧怕的坚持自己的信念,「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44],因此他们身处在世,「似乎是忧愁,却是常常快乐的!」[45]

 

6.把握时间,在末世时代中为上帝诫命、为耶稣作见证

         启示录中记载:耶稣就快再次降临这个世界,上帝末日审判将快要来到,人应当把握机会悔改,[46]并在这末世的时代中遵守上帝诫命,作耶稣基督的见证人,[47]与撒旦魔鬼的势力对抗。[48]

        上帝把将要发生的事及末日的审判;先启示让信徒知道,除了要信徒心里有所准备,让他们将来面对审判的灾难时,不至于惧怕;并且要信徒把握时间,作耶稣基督的见证人,规劝世人悔改归向上帝。耶稣也曾对众人说:「所以你们要儆醒,因为不知道你们的主哪一天来到?」[49],因此要信徒预备好自己,随时做上帝忠心的仆人[50];并且对他们说:「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51]

 

肆、启示录的惧怕意义如何帮助现代人克服不合理的惧怕

一、在认知上重建正确的惧怕观念

1.修正错误的惧怕观念

         不合理惧怕的产生既然是因为不正确的认知、判断及学习造成的错误惧怕观念,所以,首先应当先修正错误的观念。

         现代人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学习到错误的惧怕观念。例如:电影情节常表现出男主角抽烟喝酒是帅气十足,飚车好斗乃是英雄行为。这种错误示范,使人不但不惧怕原本会对人产生危害的抽烟、喝酒、飚车、打斗行为;反而惧怕自己是软弱、庸俗,而常常去做危害自己的行为。这种对于该惧怕的事物却不惧怕的后果,有时更容易使人遭受更严重的危险。因此,了解启示录的惧怕意义,正可帮助现代人检视自己有何错误的惧怕观念,然后加以修正。

 

2.建立正确的惧怕观念

     1)了解真正该惧怕的对象

          耶稣告诉人们:这位上帝不但能掌管你的一生,更有权柄决定你死后是享受永生 的福乐,或是死后进入永远的痛苦及灭亡。因此,人最该惧怕的是这位掌管一切的上帝。

         但是,除了惧怕上帝之外,对于该惧怕的对象(如:法律、危险),也应该产生合理的惧怕,而达到惧怕的良性功能。所以,「当惧怕的,惧怕他![52]

     2)了解不该惧怕的对象

          现代人常容易惧怕孤单、寂寞、失恋、失业、厄运、贫穷、生病、死亡等。也因害怕,使他们的生活艰辛痛苦、忧郁悲观。但事实上,有许多的惧怕,是我们不应该害怕。从圣经的惧怕观及启示录中惧怕的意义中,使我们能了解这些惧怕都可以加以克服;甚至还能使原本的惧怕,变成为生命的帮助。例如:我们能在能在「孤单」中成长、在「寂寞」中充实自己、在「失恋」中调适自己并改正缺点、在「失业」中加强专业并找到真正适合的工作、在「厄运」中去寻求上帝的旨意;并突破困厄,使生命经过历练后,更为强韧更上层楼、在「贫穷」中奋发向上、在面对「死亡」时,知道有永恒来生的盼望,因此仍能坦然无惧的面对死亡。这样的生命是充满轻松快乐、容易乐观知足、常常能发挥生命力、活出生命的最高价值

 

二、从信仰中得到克服不合理惧怕的力量

         单是在认知上建立正确的惧怕观念,尚无法使人完全的克服惧怕;还必须要有足够的力量,才能在面对恐惧时,加以克服。但是,既然人会对某些事物产生惧怕,表示人在面对该事物时毫无能力,无法靠着自己去克服惧怕,那么该如何才能得到克服恐惧的力量呢?

         由启示录惧怕的意义中,使我们了解:克服恐惧的力量,乃是由上帝所赐,也就是由信靠上帝之中才能获得。而这信仰力量的获得,乃是建立在三个基础之上:

1.相信上帝的应许

     「上帝的慈爱,高及诸天;上帝的诚实,达到穹苍。」[53]

     上帝是信实的,祂所应许的每一句话,都在过去、现在的历史中应验,也必然会在将来之中实现。每一位信靠、敬畏上帝的人,也都能证明上帝的应许永不落空,永不令人失望。

2.个人信仰中经历到上帝同在的力量

「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54]

基督徒所信的上帝,不是在教堂中受人供奉的神明,而是与人同在的神。因此,凡是相信祂、敬畏祂的人,都可在生活中真实体验到上帝的同在:祂垂听祷告、安慰忧伤、医治病痛、鼓励失丧、扶持软弱等。当然,祂也赐给信徒有力量去克服恐惧。

    营养使人身体有力量,知识使人精神有力量,但只有「信仰」才能使人身心灵都获得力量,并且,这力量不是靠着自己而有,乃是上帝所赐予。

3.众信徒的见证

     「我们既有这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我们;就当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55] 

    每一位历世历代的信徒及我们身旁的信徒,都是上帝在这世界上的见证人;我们可从他们的信仰经历中,使我们对上帝更加认识、更有信心,使众信徒能彼此扶持,互相帮助,共同面对困难,克服惧怕。

    当我们从信仰中获得上帝所赐的力量时,才能真正完全的克服不合理的惧怕。

 

三、两个实例

1.克服失去的恐惧

    当人面临将失去最珍爱的事物时,该如何克服这样的惧怕?

    创世记中记载:以色列人的祖先亚伯拉罕,当他100岁,他的妻子撒拉90岁时,他们仍然没有小孩。此时,上帝应许年纪老迈的亚伯拉罕夫妇:必赐他们一子。隔一年,撒拉果然生了艾萨克。他们感恩、喜乐的疼爱着这位晚年所得到的独生子。有一天,上帝命令亚伯拉罕将所爱的艾萨克带到摩利亚的山上,作为燔祭的祭物,献给上帝。

    上帝的这个命令,可能是亚伯拉罕(也可能是每一位信仰上帝的人)一生中最难理解,也最难接受的一个命令。可以想见:在他听到这个命令,在他前往摩利亚山的那三天路途上,在他准备献祭时的柴与火,在他拿出刀子伸手要杀他最疼爱的独生爱子时;亚伯拉罕心中是如何的恐惧与挣扎!

    但因为亚伯拉罕记得:上帝曾要求他要遵守上帝的命令,[56]亚伯拉罕也敬畏神,敬畏这位能使无变有的上帝;并且,亚伯拉罕也深信上帝曾经对他应许:「我必使你的后裔及其繁多」、「我要与你并你世世代代的后裔坚立我的约,是要作你和你后裔的神」、并且「从艾萨克生的才要称为你的后裔」。[57]因此,亚伯拉罕虽然不能理解上帝的这个命令,他也不知道要如何向他的爱子艾萨克及他的妻子解释这件事;但他深信:上帝的命令,必然有祂的旨意,甚至他相信即使艾萨克成为祭物而死去,这位全能的神[58],仍然能使艾萨克从死里复活[59]。因此,亚伯拉罕因着相信上帝,相信上帝的应许,并从信仰中得到力量,使他能克服惧怕,仍然遵守了上帝的命令。

    就在亚伯拉罕要拿刀杀艾萨克,将艾萨克献为燔祭的那一刻;上帝阻止了亚伯拉罕。并且预备了一只公羊代替艾萨克,供亚伯拉罕献燔祭。

    在这个「信心历练」的事件之后,亚伯拉罕除了蒙受上帝更大的祝福外[60],并且他更认识了这位上帝:祂原是崇高全能的上帝,却因爱人的缘故,愿意降卑地限制自己与人立约,并且遵守祂的应许,祝福敬畏祂的人。

        亚伯拉罕在他的信仰中,因为敬畏上帝,克服了惧怕,蒙受祝福,并且使人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2.克服死亡的恐惧

        当人将要面对死亡时,该如何克服对死亡的惧怕?

        人最大的惧怕是死亡。人之所以惧怕死亡,除了惧怕死之前肉体的痛苦外,更大的惧怕乃是因为人不知死后会如何?是否就这样消失、结束了?对死亡的惧怕,是人类最难克服的恐惧。若是能解决对死亡的恐惧,那么其它的恐惧就不算什么!但是,活着的人不能提供死亡的答案,而死去的人不能向活人解答。谁能提供死亡的答案,解决人最深的惧怕呢?

        因此,只有这位创造生命,并且是昔在、今在、永恒存在的上帝,才能够回答死亡的问题,解决人对死亡的恐惧。

        对于死亡问题,上帝的答案是:「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61]上帝应许:人只要相信耶稣,就可以成为上帝的儿女,与祂恢复良好的关系!并且在肉身死后不至灭亡,反得到永恒的生命,并与上帝在好得无比的新天新地中,享受美好的永生。由上述对死亡的认知及对上帝应许的信念,能使人能克服对死亡的惧怕。

        初代教会的信徒保罗,就因为对死亡有正确观念,并且深信上帝的应许,因此,当他面临死亡时,他说:「我死了,就有益处」「我正在两难之间,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62]「我离世的时候到了。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63]   由此可知,保罗面对死亡时,不但毫无惧怕,且是喜乐的迎接死亡。

 

陆、结论

    合理的惧怕可以使人和「上帝」、「他人」、「自己」及「自然」之间,有良好和谐的关系。但是从现今世界的乱象、犯罪率攀升、人与人相处失和、自然环境受破坏的情况来看,似乎现代人并未能发挥出合理惧怕的功能。

    另一方面,现代人产生不合理惧怕的情况,却是越来越严重。因为惧怕衍生出来的生理、心理及精神疾病,也造成许多的问题,并使社会充满不安。但目前医、学界仍然无法有效的解决现代人不合理的惧怕问题。

    要解决惧怕的问题,必须要从这位创造人类时,赋予人惧怕本能的上帝之中,才能找到惧怕问题的答案,使人能发挥合理惧怕的良性功能,并使人有力量克服不必要的恐惧。

    并且,有一天,我们终于体会:并不是我们从上帝那里找到了惧怕的解答;乃是上帝透过「惧怕」,引导我们回到上帝面前,而后让祂为我们解决了惧怕的问题及生命的其它问题。

    因此,我们终于了解:「惧怕」是人从罪中悔改,归回到上帝面前,蒙受上帝祝福的一条恩典之路。


 

[1] Bertrand Russell,《没有恐惧的生活》,王煜译,台北:万年青,1977,页40

[2]《圣经》约翰一书4:7。本文引用圣经经文内容,皆采用1919年「中文圣经合和本」版。

[3]《圣经》约翰一书4:16,18

[4] 所谓能「自由选择」,就是要在环境中提供一个让人能够有不同选择的机会。的确,上帝也可以使伊甸园中所有的果子都可以吃,人吃了都不会死。但是,若是如此,那么人所生存的伊甸园便是一个没有选择的环境。相同的,若是人只能遵守上帝命令,而没有违背上帝命令的机会,那么也是没有选择,并且也意味着没有自由。法国革命时,人民高喊:「无自由,毋宁死!」,可见自由对人的重要及可贵。创造人的上帝,当然也知道自由对人的可贵;因此,祂当然给人有自由。所以,祂不是创造一个完全只能接受其爱,听从其命令的「机器人」,而是创造一个拥有自由意识可做选择的「人」。而人后来会犯罪背逆神命令,就证明了上帝给人的自由。伊甸园中有不能吃的果子,也是证明了上帝给人有选择的机会。有选择,才证明有自由。

[5]《圣经》创世记3:9,17-18,23

[6]《圣经》马太福音5:21-26

[7]《圣经》出埃及记20:12-17

[8]《圣经》马太福音22:38-39

[9]《圣经》约翰福音13:34-35

[10] 近代研究启示录的学者,多数认为启示录的作者是使徒约翰。参见Leon Morris,《丁道尔新约圣经注释》,陈咏译,台北:校园,1990,页21-30。杨牧谷,《基督书简》,台北:校园,1990,页87-93

[11] 此为近代多数研究启示录的学者,所赞同的成书年代。参见Leon Morris,《丁道尔新约圣经注释》页31-36。杨牧谷,《基督书简》,页95-102

[12] 一世纪末,西泽崇拜成为罗马帝国内人人必须遵守的国家宗教。民众每年均须到西泽的坛前焚香,口中并要呼喊:「西泽是主、是神」。待宣示效忠之后,官方便会发给一只证书,证明此人本年度已依法敬拜西泽。若不依法敬拜西泽,则人人都有责任检举,送官处死。当时,有一位基督徒夫拉维,他虽贵为是国王的亲族,但因不肯敬拜西泽,也惨遭处决;连皇亲都无法逃难,因此一般百姓更是不敢违抗。参见杨牧谷,《基督书简》页98102247

[13] 《圣经》启示录2:10,136:4,97:1412:1113:1514:1315:216:617:618:2420:4

[14] 《圣经》启示录2:14,15,20-223:3,1921:8,27

[15] 杨牧谷,《基督书简》,页189

[16] 邢义田,《古罗马的荣光Ⅱ--罗马史资料选译》,台北:远流,1998,页462-478。杨牧谷,《基督书简》,页189,337

[17] 杨牧谷,《基督书简》,页196,213,303,351,353,354

[18] 《圣经》启示录2:14,15,20-223:1713:17

[19] 例如:犯死罪时,只有公民才有上诉罗马法庭的机会。参邢义田,《古罗马的荣光Ⅰ--罗马史资料选译》,台北:远流,1998,页398

[20] 邢义田,《古罗马的荣光Ⅰ--罗马史资料选译》,台北:远流,1998,页398-403

[21] 杨牧谷,《基督书简》,页337

[22] 《圣经》启示录2:14,15,20-223:17,20-22

[23] 《圣经》启示录2:22-236:8,12,148:7-119:3-10,1811:1314:9-1116:2,1018:820:13-15

[24] Mitchell G. Reddish, Apocalyptic Literature: A Reader, Peabody: Hendrickson , 1995, p.19-38

[25] Grant R. Osborne,《基督教释经学手册》,刘良淑译,台北:校园,1999,页299-316

[26] Richard J. Bauckham,《启示录神学》,邓邵光译,香港:基道,2000,页25

[27]《圣经》启示录15:3-414:6-7

[28]《圣经》路加福音12:4-5

[29]《圣经》马太福音6:19-21

[30]《圣经》哥林多后书6:10

[31]《圣经》启示录14:13、马太福音5:11

[32]《圣经》帖撒罗尼迦前书5:14

[33]《圣经》启示录21:4

[34]《圣经》启示录21:1-4、腓立比书2:23

[35]《圣经》马太福音16:25

[36]《圣经》启示录21:8

[37]《圣经》希伯来书11:16

[38]《圣经》启示录12:11

[39]《圣经》启示录3:32:5,223:19

[40]《圣经》希伯来书12:6

[41] 上帝常常多方多次的照顾人、祝福人、用慈绳爱索牵引人们归向祂;但人们反而更加背逆不从。见《圣经》何西阿书11章。

[42]《圣经》约拿书3章记载:当上帝透过先知告诉尼尼微城的百姓:他们若不悔改,全城就要倾覆。果然,当全城的人听到上帝这个令人惧怕的警告后,上从国王,下到一般民众,都离开罪恶归向上帝。希伯来书12:11也提到: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

[43] 启示录6-18章中关于上帝对世人惩罚的记载,从揭开「七印」,到天使吹「七号」,乃至于上帝大怒的「七碗」,都描述出上帝的惩罚是越来越严厉。但这样的用意,是要人即刻悔改,免得遭受更严厉的惩罚。这就类似在法庭中,法官对于已受过罚的累犯,若他又再犯,则会更加重他的刑罚,这样的目的是要人改过自新,不要再犯。

[44]《圣经》希伯来书11:14,16

[45]《圣经》哥林多后书6:10

[46]《圣经》启示录2:163:3,1214:718:10,1922:6,7,12

[47]《圣经》启示录12:1714:122:13

[48]《圣经》启示录12:12-172:10,1311:713:7,1317:14

[49]《圣经》马太福音24:42

[50]《圣经》马太福音2425章。

[51]《圣经》马太福音28:19-20

[52]《圣经》罗马书13:7

[53]《圣经》诗篇57:10

[54]《圣经》诗篇23:4

[55]《圣经》希伯来书12:1

[56]《圣经》创世记18:19

[57]《圣经》创世记17:2-821:12

[58]《圣经》创世记17:1

[59]《圣经》希伯来书11:19

[60]《圣经》创世记22:19

[61]《圣经》约翰福音3:16

[62]《圣经》腓立比书1:21,23

[63]《圣经》提摩太后书4:6-8

 

  
Home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