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魏連嶽

 

 

耶穌說:「母親,我與你有甚麼相干?

 

 

 

約翰福音 2:1-11

第三日,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親的筵席,耶穌的母親在那裏。耶穌和他的門徒也被請去赴席。酒用盡了,耶穌的母親對他說:「他們沒有酒了。」耶穌說:「母親(原文是婦人),我與你有甚麼相干?我的時候還沒有到。」他母親對用人說:「他告訴你們甚麼,你們就做甚麼。」照猶太人潔淨的規矩,有六口石缸擺在那裏,每口可以盛兩三桶水。耶穌對用人說:「把缸倒滿了水。」他們就倒滿了,直到缸口。耶穌又說:「現在可以舀出來,送給管筵席的。」他們就送了去。管筵席的嘗了那水變的酒,並不知道是哪裏來的,只有舀水的用人知道。管筵席的便叫新郎來,對他說:「人都是先擺上好酒,等客喝足了,才擺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這是耶穌所行的頭一件神蹟,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顯出他的榮耀來;他的門徒就信他了。

 

 

依照約翰福音的記載,耶穌所施行的第一件神蹟乃是「變水為酒」。但為什麼耶穌選擇以這個神蹟作為他第一件的神蹟呢? 為什麼不是醫病趕鬼、平靜風浪呢? 並且,似乎在這第一件神蹟之後,耶穌就沒有再行過類似的這樣神蹟了。到底這個與其它後來的神蹟很不相同的第一件神蹟,它有什麼特別之處? 此外,這個神蹟雖然被稱為耶穌所施行的第一件神蹟,但是卻只出現在約翰福音之中,而不在另外三卷符類福音書之中。到底在這個神蹟事件中,約翰福音的作者要告訴我們的呢?

 

這個「變水為酒」的神蹟很明顯的特徵是:耶穌改變了水的「本質」。這個能改變一件事務本質的能力是證明耶穌是神的一個很重要的關鍵之一。事實上,後來的醫病神蹟(特別是使死人從死裡復活的神蹟),都可以算是「改變本質」的神蹟。也就是說,原本是「死的」或「壞的」,卻因耶穌的大能而被改變為「活的」或「好的」。因此,若是從這個「本質改變」的層面來看,這頭一件神蹟與其他神蹟之間,還是有著密切的相關性。所以,我相信約翰福音的作者的確是要我們透過這個「變水為酒」的神蹟敘述讓我們看到耶穌的大能。這一點是無庸置疑的。

 

然而,若只是認為這就是翰福音的作者所要表達的全部,那我們就忽略了其他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事實上,這個神蹟事件的描述中,最吸引我們注意的,並不是耶穌的大能;反倒是耶穌所說的一句話、以及瑪麗亞所回答的一句話,因為這兩句話不是一般我們預期會出現的對話。而這兩句話才是下面我們所要關注的焦點。

 

首先,最先讓我們驚訝的是:「耶穌對母親所說的那句話」。

約翰福音2:3-4記載:酒用盡了,耶穌的母親對他說:「他們沒有酒了。」耶穌說:「母親(原文是婦人),我與你有甚麼相干?

 

聖經特別註明在原文裡:耶穌是稱呼他媽媽為「婦人」,而不是媽媽。請你想像一下,假如有一天有一個媽媽對她的小孩說:「快去寫功課、或是快去做某件事」,結果這個小孩卻對媽媽說:「ㄟ! 老太婆,我跟妳有什麼相干,妳幹嘛要我去做這件事啊! 還沒到我應該要做這件事的時間啊! 妳在那裡催什麼啊? 我跟妳有什麼相干啊?」請問,你會對這個小孩有什麼想法?

 

我第一次唸到這段經文時,我非常驚訝,耶穌怎麼會這樣說話、耶穌怎麼會說這樣的話;這不是一般的人會說的話,甚至簡直就不像是人所說的話。有人說:耶穌是神,所以他說的話都不像人所說的。可是這句話若是在華人社會中說出來,許多人會認為:說這樣話的人,簡直是畜牲啊。即使是耶穌是神,也不能這樣對媽媽說話啊? 許多人還沒信主的人若知道耶穌這樣對媽媽說話,可能會批評說:到底是道成肉生,還是道成畜牲?

 

我不知道你當初看到這段經文時,你的反應是什麼?

 

許多解經家、講道家嘗試要替耶穌解危,提出許多為什麼耶穌會說這句話的解釋。好像這些解經家比耶穌 (這位成肉身的「道」、這位創造萬有的神)還會說話,還知道該怎麼說話,才會說的更好、更圓融、更討人喜歡、更讓人接受。只有自認為比耶穌更厲害,才會想要替耶穌解危,你明白這個邏輯嗎?

 

很多基督徒常會有兩個衝動:想要去明白許多根本無法明白的奧秘、然後接著就想要去向別人解釋那些根本無法解釋的奧秘。但是哥林多前書13:12提醒我們,保羅自己都說:「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因此,連上帝所大大使用去傳講上帝話語、以及紀錄上帝話語的使者--保羅,所知道都是有限的,我們為什麼要認為:我們可以了解所有聖經上的記載;我們既然只是人,為什麼要認為:我們能夠替站在神的立場,去替神辯護。你曾經因為替上帝辯護成功而帶領人歸主嗎? 還是你越辯論,對方對基督教越反感?  

 

我不是說:不能用辯論或辯護的方式去傳福音或介紹聖經信息,而是說:我們都是愚拙的、是卓口笨舌的,因此想要用辯論方式去傳福音,只會讓福音工作變的更加困難。更重要的是,在辯論過程中,我們常常將上帝放置在一個更危險的處境上。因為我們的辯論會讓別人以為那就是上帝的答案。當我們回答的不好時,我們的上帝就受到羞辱。請注意:這個羞辱不是來自於那個跟我們辯論的非信徒,因為他們原本就不信上帝,他們不知道他們所說的話是羞辱上帝;他們的目的是要羞辱基督徒,而不是要羞辱他們認為不存在的上帝。因此,恰恰相反,上帝會蒙受羞辱的原因來自於好辯論的基督徒,因為他們膽子大到要代替萬軍之耶和華說話。他們擔心上帝不會說話,所以很著急的要替上帝發言。就是我們的這種想法先羞辱上帝一次,接著我們在辯論中想代替上帝所說的話,可能又繼續再羞辱祂。

 

讓我們將焦點回到約翰福音的經文。我自己認為:約翰福音這段經文的敘述裡面,根本沒有提供額外的線索解釋為什麼耶穌要這麼說。也就是說,我們很難知道耶穌為何會這樣說話,因此我們更不可能找出有說服力的理由去替耶穌辯解或解危。因此,我並不打算將重點放在耶穌這句話,更不打算要去替耶穌辯解。我甚至認為:耶穌所講的這句話的重點不是在這句話的本身,而是在於要透過這句話,引出下面經文故事的發展。也就是說,耶穌說完這句話之後所發生的事,才是耶穌第一件神蹟事件中,我們應該加以關注的地方。

 

耶穌說完話,接下來出現的,也就是瑪利亞所說的那句話。事實上,這段經文第二個最吸引我們注意的,也是更令我們驚訝的,那就是「耶穌母親所說的那句話」,也就是當她聽到耶穌說完話之後,所回應出來的那句話。

 

經文記載: 耶穌說:「母親,我與你有甚麼相干?我的時候還沒有到。」他母親對用人說:「他告訴你們甚麼,你們就做甚麼。」

 

你若仔細去看經文會發現:耶穌這樣對他媽媽說時,他們身邊是有人在場的。請你想像一下,假如有一天,妳對妳的小孩說:「快去寫功課、或是快去做某件事」,結果妳的小孩卻對你說:「ㄟ! 老太婆,我跟妳有什麼相干,妳幹嘛要我去做這件事啊! 還沒到我應該要做這件事的時間啊! 妳在那裡催什麼啊? 我跟妳有什麼相干啊?

 

請問妳聽到妳的小孩這麼說,並且是在其他人面前這麼對妳說,妳會有什麼反應。可能大多數人都會想:我先一巴掌打下去,讓他知道:媽媽雖然很慈祥,但是媽媽的耐心還是有限的。不要說這個小孩的媽媽聽了這樣的話會有什麼反應,就連那些和這個小孩沒有相干的人聽到這種話,也要把那個小孩吊起來好好打一打。可能還有人會氣的去建議把這種小孩釘在十字架上,好好的教訓他。

 

可是,不可思議的,當瑪利亞聽到耶穌講那句話後,竟然對旁邊的人說:「他告訴你們甚麼,你們就做甚麼。」剛才我們才在驚訝為什麼主會說出一句出人意外的話,而現在我們更驚訝,瑪利亞聽到耶穌這樣對他說話後,她對耶穌的回應更是出人意外。

 

原本瑪利亞是可以很合理的好好教訓耶穌的,至少也可以問清楚為什麼耶穌要這麼說;但是她卻沒有任何的辯駁或質問,反而是回答「他告訴你們甚麼,你們就做甚麼。」瑪利亞的這句話意思是:不論耶穌接下來怎麼說、或怎麼做,我們都應該完全依照耶穌的指示。耶穌若說:「沒酒就算了」,那麼我們也就算了;耶穌若說:「趕快去Tesco再買兩桶酒」,那麼我們就趕快去買。無論如何,我們都順從耶穌的任何決定。

 

我們可以很合理的推測:正是因為瑪利亞這種順從的態度,而使得第一件神蹟事件發生了。因為從這段經文中,我們發現:很有可能原本耶穌是沒有打算要施行神蹟的。但是就在瑪利亞說完那句話之後,耶穌可能才決定要施行神蹟。若是這樣,那麼也是很有可能的,就是:耶穌想要用一句會讓人氣憤的話,引導出瑪利亞那種完全順服的態度,使後來的門徒明白在上帝或在主耶穌面前應有的態度。

 

的確,當耶穌聽到她媽媽對他說:「他們沒有酒了。」假如耶穌是很客氣的對他媽媽說:「我親愛的、偉大的媽媽,雖然他們沒有酒了! 但是我也沒辦法啊! 現在還沒到我應該要施行神蹟的時刻,真抱歉,我真的無法幫他們。」若是瑪利亞聽到耶穌這麼說,她可能會說:「我的乖孩子,不要緊,反正他們也是喝的夠多了!沒有酒可能對他們更好,這樣才不會讓他們喝到酒醉。就別浪費力氣將神蹟神蹟施行在這種小事上了。其實我剛才對你說:「他們沒有酒了」,我原本的意思是說:「他們已經沒酒喝了,我們提早回家吧!

 

雖然這樣的對話好像我們比較能接受、也就是比較「像話」;但是假如是這樣,那麼聖經就不會有「水變成酒」的這個神蹟事件了,而可能只會記載:因為沒有酒了,耶穌和她媽媽那天敗興而歸、提早回家。因此,若是按照耶穌及瑪麗亞按照我們預期的那樣對話,那麼聖經就不會按照我們所預期的那樣發展了。

 

所以,這段經文的重點可能是要我們能明白什麼是「順服」。的確,我們從瑪利亞的回應中學習到:我們在主面前應該有的順服態度,特別是當主沒有按照我們的意思去做時,我們應該有順服態度。真正的順服就是出現在那些無法順服或很難順服的地方。瑪利亞不但對耶穌所說、所做的,沒有任何的辯駁或質問;甚至瑪麗亞是在完全都不明白的時候,就已經篤定要遵從耶穌的吩咐了。正是在這裡,我們領悟到什麼是「順服」。

 

當主要你去做一件你自己也很喜歡做的事,那麼當你去做這件事的時候,這不能算是「順服」,而只能算「享受」。但是當你不願意去做某一件事,可是你卻為了主的緣故而願意去做,這就是「順服」了。當我們完全的順服時,神蹟可能因此發生了。就好像,原本這個耶穌的第一件神蹟可能是不會出現的;但是可能因為瑪利亞那種「不加質疑」、「完全順服」的態度,使的耶穌願意改變原本祂的時間表,而施行了這件神蹟。

 

若是如此,這也意味著:我們對主的恰當回應是能夠改變原本事情應有的發展,甚至能改變我們覺得不可能會改變的那些事情。 (Our response to the LORD may affect the course of events.)。就例如聖經也有許多地方指出了:我們的禱告是有著改變事情發展的力量,因為透過禱告,是可以懇求上帝介入,以致於上帝的大能改變了事情的發展。

 

因此,從這段經文,我們可以學到的是:不論耶穌對我們說什麼,不論祂要求我們做什麼,我們當時雖然無法理解,在我們的生命中,雖然許多事情的發展及結果並不一定是按照我們所希望的那樣的,雖然我們無法理解為什麼主讓事情變成這樣;但是當我們願意順服,我們繼續的按照上帝的旨意去行,我們可能就會逐漸明白主為什麼會這樣帶領我們;並且當我們在順服之中,我們也就能經歷到主在其中所施行的奇妙帶領或神蹟奇事。

 

 

 

靜默

我們基督徒常常希望主按照我們的吩咐去做事,我們的禱告常常是去吩咐主應該要怎麼做,我們的禱告常常就像是去命令上帝、去吩咐主耶穌。然而,這段聖經告訴我們:不應該是「我們告訴耶穌做什麼,祂就做什麼」;而應該是「祂告訴我們做什麼,我們就做什麼」。並且,當我們願意完全的順服,特別是在那些我們無法順服的情況下,我們仍然願意順服時,我們要經歷到主在我們生命中的奇妙帶領及神蹟奇事。

 

 

 

 

 

 

 

 

 

 


  
Home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