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与艺术

  

 

 

 

 

导论

艺术是什么 ?   美的事物!?  但有很多的艺术品似乎是不美的。

教育部的字典说:凡人所制作之一切具有审美价值的事物。如诗词歌赋、戏曲、乐谱、绘画、雕刻、建筑等,统称为「艺术」。但这种定义听起好像是「艺术品」的意思。有些百科全书认为艺术是: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来把握和反映世界,表示对世界及自身,对二者关系的看法的一种特殊方式。但是Gombrich这位艺术 理论专家却认为:「艺术」根本不存在,存在的乃是艺术家及他们的作品。

「艺术」是另一个很难被定义的概念。但由于我们在此主要不是谈艺术理论,所以我们不需要找出哪一个定义最令我们满意。我在这里只要说明:通常当我谈到艺术时,我指的是:艺术家们(包括音乐家、绘画家、雕刻家、建筑师、诗人等等),他们所从事的创作活动及他们的作品之集合概念。不过在这门课,我所说的艺术家,则特别是指绘画家。

 

一、基督教艺术 (Christian Art)

那么当我谈到「基督教艺术作品」时,我所说的是什么呢?说到基督教艺术作品,一般人想到的乃是那些与基督教传统或圣经故事有关的艺术作品。然而,若广义来说,一位基督徒艺术家的所画的作品都可以被视为是基督教艺术作品;因为他所画的作品正是作为一位基督徒的他对上帝所创造的世界及其中万物的一种从基督徒观点的诠释。甚至,更宽广的来说,这个世界上的万物都是基督教艺术作品,因为这些都是上帝所创作的作品。若是有时间,我希望这一堂课的最后能够带大家欣赏我所搜集的一些上帝所创作的艺术品。

说到「基督教艺术作品」,我们会发现圣经中的故事乃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中心主题。现代之前的艺术家的作品,特别是18世纪之前的艺术家的作品,几乎多是以圣经故事内容为作品主题。要找到与圣经故事不相关的艺术作品还相当困难。造成如此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这乃是因为在近代之前,艺术家就如同音乐家一样,他们是无法靠创作艺术维生。他们必需靠财主来支持他们的生活后,才能够安心的从事艺术创作。所以,他们的财主要他们画什么,他们就要画什么。而当时欧洲有能力养活艺术家的财主,只有神职人员,以及与神职人员关系密切的贵族才能够有能力供养艺术家。  可想见,这些人当然会要求大多数艺术家们创作与圣经故事有关的艺术作品。

那么,为什么他们要艺术家们创作圣经故事呢? 主要是为了「装饰教堂」、「增强或开广信仰」及「传教」之用。教堂中添加上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当然会使得教堂更加富丽堂皇,而教堂内的神职人员当然就更加威风了。 其次,艺术作品的确也能帮助许多基督徒更加感受到或理解基督教的信仰。

最后,这些艺术作品也有着「传教」的功能。在近代之前,除了神职人员及贵族之外,大多数的平民百姓是不识字的,也没有圣经可看。圣经在近代之前,只有拉丁文版,而拉丁文并不是通俗文字,拉丁文是教会的神职人员与贵族才会学习的文字。一直要到马丁路德改教之后,特别到17世纪之后,欧洲印刷术才慢慢发展起来的同时,其它翻译本的圣经才渐渐出现。直到19世纪后,还是只有少数的一般百姓才能够有圣经可看或看的懂圣经。这样的情况下,与圣经相关的艺术作品就成为教化基督徒时很好的辅助工具。 因此,你就了解为什么几乎每个时代、每个教堂、每个艺术家都要创作耶稣受难的作品了。因为这是教导基督徒了解基督信仰中最主要的内容。相比之下,其它的故事就显得较次要。

那么各位猜猜看,与圣经故事有关的主题之外,这些财主其次还会要求艺术家们创作哪方面主题?哪一个主题会是次于圣经故事的主题呢?  是「肖像画」。这些神职人员及贵族最希望艺术家将他们的相貌给画下来,以便让后代的人能怀念瞻仰他们。对这些财主来说,风景画是毫无意义的。他们认为:到户外去就可以看到的东西,何必需要把它绘画下来呢。

使圣经故事成为艺术创作的主题的第二个原因乃是,在教会掌权的时代,那些圣经故事之外的作品都被视为不必要,甚至是会玷污人的心灵。因此,即使艺术家私底下创作了许多与圣经无关的作品,这些作品也没有机会曝光。

第三个原因是,艺术品要能够长时间被保存下来,更是另一项困难。艺术品要能够在平常的室温及湿度下被保存几百年是非常不容易。此外,经历多年战乱之后,圣经之外的艺术作品很难能够有理由、或有地点被保存下来或保存太长的时间。在博物馆还没出现之前,只有那些保存在教堂之中的与圣经故事相关的艺术品,才能在几百年之后,仍然被保存。

最后我们要谈到「基督教艺术家」。基督教艺术家主要的任务当然是:透过艺术创作来传达基督教信念及圣经故事的人。毫无疑问的,每个基督徒艺术家创作的背后都有一个目的。不过,刚才也说到:近代之前的基督徒艺术家他们创作的目的大都不是来自于自己,而是来自于他们的客户。也就是神职人员与贵族。这些神职人员及贵族甚至还会要求艺术家按照他们的意思来作画,这种外行人指导内行人的例子在近代之前的基督教艺术史中非常普遍。大多数艺术家为了求生存、或是为了使他们的作品得到保存,他们常常必须要顺从那些权大位高、财大气粗的神职人员及贵族,按照他们的意思来创作。
       
举例来说,
Caravaggio 的这幅 St. Matthew and the Angel


这是一幅
Caravaggio受神职人员委托为罗马一座教堂的祭坛所画的圣马太图画。神职人员规定Caravaggio要画出:马太正受到天使赋与灵感,而在写作圣经的画面。充满想象力与创造力的Caravaggio便画出了一位贫穷又没有受过教育的老人,翘着二郎腿,皱着眉头,表情呆滞,很不自然在那里拿着笔在书上写字;此时天使干脆带着马太的手来书写。这一幅画实在是逼真不以。我相信曾经教过小孩子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当小孩都不知道你在讲什么时,你干脆带着他们的手来做。这绝对是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大师之作。

然而,当神职人员看到这一幅草稿时,认为这幅画有对圣马太这位圣人不尊敬的意思,因此要Caravaggio重画。碍于客户的需求,这一次Caravaggio只好妥协,而划出了另外一幅圣马太像 (见下图)。
CaravaggioSt. Matthew and the Angel

 

虽然,这一幅画仍然是一幅大师之作,你几乎可以听到天使和圣马太在对话的声音;不过,比起前一幅画,这一幅画似乎失去了那种天真、质朴的真实感。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这些神职人员及贵族真的是令人讨厌,可是若没有这些神职人员或贵族,这些艺术家的大名及他们的作品也不可能存留至今。 

然而这样的情况也造成了一个非常困扰的问题,那就是:后人们无法得知究竟某一幅基督教的艺术作品到底是艺术家按照自己的意思所创作,还是按照他的客户的意思所创作。这也是解读基督教艺术作品最难的一个部份。 

无论如何,当我们在分析一个基督徒艺术家的作品时,除了必须考虑画家他本人对基督教的理解以及他的文化背景之外,我们也必须考虑当时教会中神职人员及那些贵族,他们对基督教的理解以及他们的文化背景。也就是说,认识一幅作品被创作时,当代的的基督教理念及当代的文化,是理解一幅基督教作品的关键因素。

举例来说,在秘鲁库斯科的一间女修道院中,有一幅「最后晚餐 (c.17000)」的图画,这幅画中清楚的描绘了耶稣最后晚餐中的主菜是「烤猴子」。然而这应该是秘鲁地区在1718世纪时宴会中的主菜,而不应该是2000年前,耶稣在耶路撒冷地区晚餐中的主菜。

播放DVD:秘鲁圣方济女修道院「最后晚餐」  

 

二、耶稣肖像的问题 (The Images of Jesus)

到这里我们还必须讨论一个复杂的问题,那就是关于「耶稣肖像」的问题。各位要知道,最初的基督教艺术作品不是我们所想象的图画或是雕塑品,而是一些象征符号。事实上,真实的耶稣肖像当然并未被第一代的门徒用绘画或其它方式所传递下来,因为:首先,虽然第一代的门徒都已将主耶稣的面容,不论是耶稣受难或是复活的面容,都深刻的烙印在他们的脑海之中,他们可以简单的画出许多耶稣的特征。但是因为他们都认为他们在有生之年就会看到主耶稣要再来,所以他们根本不会担心后人会遗忘了耶稣面容问题,所以也不需要将耶稣的面容给画下来。

其次,最重要的是,耶稣是一位犹太人,耶稣并不是在传递一个反对犹太教的信仰,而是在延续及成全犹太教的信仰。当然第一代的门徒的信仰也大多是建立在犹太信仰的基础上。而犹太信仰正是一个对人物肖像的绘画及雕刻最为敏感且排斥的信仰。在这个影响下,初代基督徒当然也不敢替耶稣的肖像作画。他们仅仅是用一些象征符号来表达耶稣基督。因此,直到公元200年前,所有关于耶稣的艺术表达可以说都是一些象征符号。例如:用「鱼」的图案,或是「Α和Ω」来代表耶稣基督。(「鱼」这个字乃是由耶稣、基督、神、儿子、救主,这五个希腊字开头字母)

就是因为那些曾经亲眼见过耶稣的第一代信徒这种不必要也不敢纪录耶稣形象的因素,使得耶稣真正的长相从来未曾被遗留下来。因此在第二代基督徒之后,那些从未亲眼见过耶稣的人,即使他们打算替耶稣作画,他们对耶稣的长相也只是想象或推估出来的。

到了公元200年之后,一些基督徒的墓穴中,开始出现了耶稣基督的肖像。从此之后,每个时代,每个地区,或多或少都有许多关于耶稣的艺术作品。公元200年之后,基督教徒向逐渐增加的原因可能有三:

第一,后来的基督徒比较没有犹太教的背景,对旧约律法的解释也比较不同于有犹太教背景的基督徒。

第二,异教徒哥德人在占领西罗马帝国后,他们后来也成为基督徒后。而他们在基督教化的过程中,也将他们将神明图像化的传统带入基督教社群中。

第三,最重要的,基督徒开始尝试透过图画来传递基督教信息,或是保留基督教信息。(因为那时没有圣经,也不是所有的基督徒都很了解圣经的故事。)

 

三、基督教艺术作品作为信仰的诠释 (Paintings as Interpretations of Faith)

从公元200年之后到如今,基督教艺术家已经创作许多关于耶稣的艺术作品,不过,从来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耶稣肖像曾经出现在基督教艺术史之中。虽然如此,但是每一个基督徒却都能够很轻易的认出作品之中的哪一个人是耶稣。  在这个意义下,我们可以说:所有的基督教艺术家所画的耶稣,都是耶稣;同时,也都不是耶稣;因为他们的作品都使人能辨认出作品中哪一个人是耶稣,然而那个耶稣又绝对不是与真正耶稣的面容完全相同。   

我们可以说:这些历世历代的基督教艺术作品,就是对耶稣及基督信仰的不同理解及诠释。当我们在看这些作品时,我们不但会有许多不同体认,而且也会看到耶稣及基督信仰的许多不同面向。

由于时间有限,这堂课里,我们仅能欣赏基督教艺术作品中的「绘画」部分,而且我们会花比较多的时间来欣赏及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的基督教绘画。之所以选择「绘画」作为欣赏基督教艺术作品的代表乃是因为「雕塑」与「建筑」等其它艺术不容易在平面的投影幕中被完整的呈现出来。而之所以选择「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来欣赏乃是因为这一时期是基督教绘画史中的高峰时期,许多的基督教艺术作品中最经典的画作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许多各位最熟悉的艺术家及艺术作品都是来自于这一时期。作为一门导论信性的课程,这一个时期的作品的确应该是我们必须关注的对象。

 

四、早期基督教艺术作品 (Early Christian Paintings)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些最早期的基督教绘画。

播放DVD200CE,墓穴中的耶稣图像 

但是当基督教掌控了罗马帝国之后,耶稣的图像有了转变。

播放DVD:马赛克的耶稣圣像  

    或许有些同学会问:这种使用马赛克(Mosaic)所作的画,看起来像补钉,凹凹凸凸,看起来很不精致,看起来像是劣级品。照理说基督教掌控了罗马帝国之后,应该变得很有钱,可以画一幅好看的壁画,为什么却使用马赛克来作画呢? 这里有两个因素。第一,使用马赛克来作画是当时最奢侈且最高难度的作画方式。因为,必须先将坚硬的石头敲成大小都差不多的小石块,然后再把小碎石染上所需要的颜色,至于那些金色的石块,都是镀金的。最后还必须在墙上泥灰还是湿的时候,将小碎石贴上、压入。使用马赛克作画的第二个因素乃是:这种马赛克的作品可以保存最久、也方便清洗,不论颜色或形状,都可历久弥新。

 

五、反图像运动 (Iconoclasm)

正当基督教内开始积极的发展基督教艺术的同时,另一股压抑这个艺术发展的势力也开始崛起。最后,这种将耶稣及基督信仰图像化的趋势,却引发了基督教内部严重的冲突。西罗马帝国的教会界基本上是赞成基督教图像艺术的存在及发展;但东罗马帝国的教会却非常反对。公元726年东罗马帝国的皇帝宣布禁止将耶稣图像化,并发起了著名的「反圣像运动(Iconoclasm)」,开始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摧毁基督教图像运动。

这个「反圣像运动」也被以图像的方式记录下来。

反圣像运动图画

                  

这一张记录「反圣像运动」的图画的下方画了一位反对圣像的基督徒正在销毁一张圣像图;而右上角则画着罗马的兵丁正在羞辱在十字架上耶稣的身体。这幅画的作者表明:「那些摧毁耶稣圣像的人所犯的罪,正像是那些羞辱耶稣的罗马兵丁一样。」

不久之后,甚至以反对「圣像崇拜」为理由,派遣军队到意大利摧毁在意大利程序内的圣像。所幸这一批军队并未顺利登陆上岸。这一次的「反圣像运动」结束在主后843年。

可悲的是,基督徒并未从历史中学到教训,在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期,天主教的圣像又成为新教徒嘲骂的对象。新教徒们完全忽略了这些圣像乃是基督教的宝贵遗产、是历世历代传福音的工具、是历世历代基督徒信仰的诠释。新教徒一味的认为:那些圣像就是天主教徒崇拜偶像的证据,而再次发起了新的「反圣像」及「摧毁圣像」运动。所幸这一次摧毁圣像的范围并不是很大。

到了1840年,在一批英国的神学家的努力之下,基督教的艺术创作才逐渐在整个新教群体之中被允许及重新重视。

 

六、中世纪后期的拜占庭风格 (Byzantine Art)

主后330年罗马帝国首都迁都至君士坦丁堡(今日伊斯坦堡)1453年土耳其人入侵,罗马帝国告终。这一段时期称为「拜占庭时代」。而在这段时期,以拜占庭为中心发展出以种与西欧完全不同的艺术风格,此艺术风格称为「拜占庭艺术」。

福音书插画 (c.820)

            


 

Simone Martini (1284-1344):「The Road to Calvary (c.1335) 

 

 

 

Barnaba da Modena (14th):「Madonna and Child (c.1367)」

 

 

 

Matteo Giovannetti (1330-1369):「Annunciation」

                      

 

东方教会图像 (Russian Icons)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同学会觉得:为什么中世纪拜占庭的艺术家所画的作品都不是很美。比起后代的艺术家,这些中世纪拜占庭的艺术家的功利好像很逊。事实上,却不是如此。我们来看一幅比刚才这些作品都还要早一、两百年的作品。

Tuscany, Italy, 1175CE

     

从这一幅作品之中,我们就知道当时的欧洲艺术家早已有足够的技巧画出一幅我们现代人会认为是美的画。然而,他们却不这样的画,而画成我们现代人觉得丑的画,那是有原因的。除了与这些艺术家的客户要求有关系之外,最重要的乃是:拜占庭艺术强调象征主义,反对写实主义;强调精神的美、宗教的美、深刻的美;反对古典希腊那种视觉的美、细腻的美、或是表面上的美。与早期基督教艺术相比,拜占庭艺术强调耶稣的神性,而不是人性的部份。 因此,由于我们现代人受到古典希腊那种视觉美的教育熏陶,所以就会觉得拜占庭时期的艺术作品比较丑。这又是另一个建立在不恰当比较基础之下的一个草率评论。

 


七、文艺复兴时期基督教艺术作品 (Christian Paintings in Renaissance)

文艺复兴时期被喻为是艺文界的黄金时代。「文艺复兴」的理念不是要创造一个新的艺文精神,恰恰相反,它是要恢复一个旧有的、或「古典的」文义精神,也就是「古希腊罗马」的文艺精神。他们乃是从古代人们的智慧中,去寻找文艺复兴的契机,所以称之为「文艺复兴」。

十四、十五世纪的人们,特别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人们,认为:欧洲在经历基督教统治一千年之后,整个欧洲的文艺精神处于倒退及落后的状态,因而企图恢复「古希腊罗马」时期那种艺文的辉煌盛世。的确仅仅在两百年间,这些文人们,不但复兴了「古希腊罗马」那种艺文的辉煌情况,甚至还将艺文精神发展到另一个高水平的状态,甚至是人类史上的颠峰状态。因此,后代的历史学家将文艺复兴时期之前,由基督教会所统治的中世纪时期称为「黑暗时期」。这并不是说,中世纪时期并没有艺术的发展或是艺术的发展非常黑暗,而是说:若是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中世纪的确黯淡无光。

不过,说实在,那一段由教会所统治的时代,神职人员的管理统治方式,的确令一般民众厌恶,而且神职人员的管理阶层的确是非常腐败。许多虔诚的基督徒反而都出家到修道院中,不愿与这些沉沦腐败的神职人员同流合污。再加上笼罩在「十字军东征」及「黑死病」的阴影,基督教的欧洲在「文艺复兴」之前的确可说是一个黑暗的欧洲。这是基督教的悲哀,教会初期虽然基督徒遭到严重的迫害,但是基督徒反而能在逆境之中,影响整个欧洲人回转归正;但当教会握有统治权时,教会却是欧洲人厌恶的对象。

「文艺复兴」运动正是欧洲人对教会文化作抗议及反对的一种运动。即使「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仍然是基督教的文化,这一时期的艺文作品也都是以基督教的主题为创作主题,然而,那创作的动机与创作的表现方式已经与中世纪时期的拜占庭艺术大不相同。古希腊罗马那种强调「以人文中心」的人本主义精神再度被强调及重视。

在艺术方面,艺术家开始反对「拜占庭艺术」中的象征主义,转而强调写实主义;反对精神的美、宗教的美;转而强调古典希腊那种视觉得美、细腻的美。强调耶稣的神人性,而不是神性的部份。因此,并不是说,只有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才能画出我们现代人觉得很美的图画,而是说:中世纪的审美观与现代人不同,中世纪的艺术家在表现古典希腊那种视觉得美、细腻的美的部份被限制、被埋没、或被藐视了。

接下来我们就按照艺术家的年代来欣赏「文艺复兴」时期一些基督教艺术作品。 

Giotto (1267-1337the most important Italian painter of the 14th century):「Faith

Giotto的这幅画在西方艺术史中很重要。这虽然是一幅画,而不是一座雕像,但是却让人感到像一个雕像。手臂的部份用了「缩小深度」的画法,披衣的折摆呈现出深暗的阴影。基督教艺术一千年来,还没有人用到这些技巧在壁画上面,而Giotto发展了在平面上创造明显深度及三维效果的绘图法。


 

Nativity (The Birth of Jesus)」、「The Last Judgment」、
The Madonna in Glory」、「05 The Mourning of Christ (哀悼耶稣)

             

                   
 

 

Sandro Botticelli (1445-1510,the leading painter of the Florentine Renaissance):
「01 The Adoration of the Magi」、「02 The Temptation of Christ」、「03-1,03-2Pietà (
圣殇图)」

 


 

Hieronymus Bosch (1450-1516)
01
St. John the Baptist in the Wilderness」、「02 Christ Mocked」、
03
St. John on Patmos」、「04 The Last Judgment

              

               
 

        
 

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Florentine artist)
Da Vinci
01 John the Baptist (非宣教及教育功能的艺术作品)」、「02 Virgin & Child with St. Anne」、「03 Virgin & Child with St. Anne & John the Baptist」、
04The Last Supper 

     




这一幅「最后的晚餐」,被达文西密码这部小说的作者加以利用,而产生出许多对基督教不利的解读。例如:耶稣身旁的那一名女子、及彼得手上的刀子。

关于耶稣身旁的那一名女子,唐崇荣牧师已经有指出,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画家 (包括达文西及米开朗基罗) 都倾向将男女之特征的结合用来描绘圣人。例如:达文西「最后晚餐」中的约翰、及「施洗约翰」。 其次,许多西方的年轻模特儿本来就长的非常像女性,甚至比女性还漂亮。举例来说,我在美国有一次到一位教授家里,有很多照片摆在桌上。我问教授说:「这位女士是谁?长的真漂亮。」教授回答:那是我祖父年轻时的照片。」他的祖父真的长的非常漂亮,真是会迷倒许多男生,会让许多女生忌妒不已。  不过,我觉得将达文西「最后晚餐」中的约翰说成是抹大拉的玛利亚的最大问题乃是:若是如此,我们要如何解释为什么最后晚餐中约翰会缺席。

至于这把刀子,我个人不同意它是由彼得拿着,不过到底这把刀为什么出现在这里,我们没有找到更好的答案。

另外,有些人质疑为什么晚餐的时候后方的景色是白天。我想这可能与地理位置有关,我在美国时,夏天时要到晚上八点后才会完全天黑,若是你七点就吃饭时,还会嫌太阳太过刺眼。

 

Michelangelo (1475-1564Florentine artist )
01 The Creation of Man」、「02 The Fall from Grace」、
03
Moses」、「04 The Prophet of Zachariah」、
05 Pieta」、
06 The Last Judgment

  

       



 

 

 

Matthias Grünewald (1475-1528German painter)GrünewaldCrucifixion



这是。德国画家Grunewald1512年为Isenheimu 医院中的教堂所画的「耶稣受难」图。  这幅「耶稣受难」图,对于一般的赏画者来说,这是一幅很吓人的作品;然而对于许多基督徒来说,却是一幅很感人的作品。  耶稣身上的血因流出过多,使他的的嘴唇呈现惨白的颜色。 

而十字架旁边这个人所说的话也被记录在这幅画的上面。他说:「看啊!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的罪孽!(Jn 1:29)」。 这是基督教艺术很特别的地方,一般来说,艺术品是没有声音的,但是艺术家确用经文和文字来补足这个缺陷,另外这样的文字叙述也会引导及限制后来的赏画者对这幅画的解读,因为这些画中的文字便是原作者或他的客户最主要的焦点,或最想要传递的信息。

有些同学已经发现,这样的景象似乎是与圣经的叙述并不符合,因为这句话乃是施洗约翰在替耶稣受洗之前所说的,而且当耶稣受难时,施洗约翰早已经死去;更特别的是,Grunewald所画的这一个人也不是施洗约翰,而是天主教的一位圣人,这一种情形称为「年代误置 (anachronism)」。虽然如此,我们都能晓得画家的主要用意,我们也不会认为:这一幅画就违反了圣经或基督教的信仰。因为画作乃是圣经或基督信仰的诠释,画作并不是想要跟照相机一样,只是为了捕捉或描绘一个事实;画作乃是画家对某一事件的独特表达法。

此幅画完成之后,每个医院的病人,他们在这间医院的疗程之一乃是要被带到这一幅画面前赏画。也就是说,这一幅画被视为具有治病或安慰的疗效。认为这一幅画有治病或安慰的疗效是合理的。以赛亚书53:5说:「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这一幅画将耶稣为我们所受的鞭伤表露无遗。这幅画被评为最能表现出耶稣为世人「受苦」的画作。

Grunewald的这幅「耶稣受难」图容易让人联想到:他是一位悲观的艺术家。因此,他的「耶稣复活」图会让我们怀疑这两幅画真的是出自于同一位画家之手吗?

GrünewaldResurrection

这幅画与「耶稣受难」图表现出强烈的对比。再一次的,我们也发现:这样的景象似乎是也与事实并不符合,因为耶稣复活的时候,并不是从这种样式的棺材之中复活的;犹太人的习俗乃是将死人摆在洞穴所挖凿的坟墓之中。而且耶稣复活时,也没有把兵丁震倒。虽然如此,我们都能晓得画家所要传达的意思,我们也不会认为:这一幅画就违反了圣经或基督教的信仰。这样你是否理解到画家的用意,以及我们该如何来理解一幅作品。

 

Raphael (1483-1520Italian Renaissance painter)
01 The Holy Family with a Lamb」、「02 The Holy Family with Beardless St. Joseph」、
03 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Saint John the Baptist」「04 Madonna & Child」、
05
Christ on the Cross with the Virgin, Saint Jerome, Mary Magdalene, and John the Baptist

     
 

       

 
 

Pieter Bruegel the Elder (1525-1569Flemish(法兰德斯) artist active in Antwerp and Brussels)
01
The Census at Bethlehem」、「02 The Parable of the Blind Leading the Blind (宣教及教育功能的艺术作品)

  
          

 

Caravaggio (1573-1610,Italian baroque painter) :
「01 David and Goliath」、「2-1 The Calling of St. Matthew」、
「03 David and Goliath」、
「04 Doubting of St. Thomas (
多马释疑Jn 21:27)」(宣教及教育功能的艺术作品)

  



 

 

八、早期中国基督教艺术 (Early Christian Paintings in China)

播放DVD: 中国早期基督教的图画 

   

九、历代耶稣形象 (The Images of Jesus in History)

播放DVD

1. 现存最早圣经故事绘本(明显的宣教及教育目的)

2.  Da Vinci「最后晚餐」的匕首及白天背景)

3.  米开朗基罗「最后审判」,西斯汀教堂:教宗私人教堂。

4.  修道院中的「三位一体」圣像。如卡通人物

    

十、基督教图画艺术作品与基督徒信仰 (Christian Paintings and Faith)

在欣赏完这些基督教最经典的艺术作品后,我们需要来讨论到底基督教艺术作品和基督徒信仰之间的关联性及互动性。(这部份的是这门课最重要的目的)

1.基督教艺术作品中的「主体部分」及「客体部分(或配搭部分)  

首先,一幅基督教绘画中,应该要被区分为两个部份。第一部份是圣经故事之中的人物或事件,这一部份是绘画中的「主体部分」。第二部份是圣经故事之外的人物或事件,这一部份是绘画中的「客体部分(或配搭部分)」。  我们可以用Caravaggio这一幅「约瑟、玛利亚、带耶稣逃往埃及Rest during the flight Egypt」的画作为例子。

CaravaggioRest during the flight Egypt (Mt2:14)

请问,这一幅图画中,那些内容是属于绘画中的「主体部分」?那些内容又是属于绘画中的「客体部分」? 除了耶稣、玛利亚、及约瑟他们三个人之外,其它都是客体部分,都是圣经故事之外的人物或事件。

我觉得一般的赏画者或是一般的基督徒都是要观赏及了解绘画中的「主体部分」,然而我希望各位同学能够尝试去了解绘画中的「客体部分」,也就是那些不存在于圣经故事之中的人物或事件。因为,就连非基督徒们,他们也都能指出一幅基督教绘画中「主体部分」背后的那一个圣经故事;不过只有少数的人,包括基督徒在内,能够了解一幅基督教绘画中「客体部分」背后的那一个基督信仰。事实上,许多的基督徒往往都忽略了那些「客体部分」,更别说那些「客体部分」背后的那一个基督信仰。

然而,一位基督徒艺术家想要传递信息常常都比较多都被包含在那些「客体部分」的内容之中。也就是说,他们乃是透过那些  圣经故事人物或事件身旁的那些配搭物来传递信仰信息。举例来说,你们认为:为什么Caravaggio画了一位天使在耶稣、玛利亚、及约瑟面前拉着小提琴呢? 因为他可能认为:一般人在读到马太福音2:13-15节耶稣、玛利亚、及约瑟逃难到埃及的故事时,脑海中可能会对这个神圣家庭(the Holy Family)有一种很狼狈的景象。因此Caravaggio可能想要传递出:即使神圣家庭是在逃难,但是一路上天使都在服事他们。如果连耶稣入睡,都有天使替他演奏安眠曲,那么他们日常所需及安全当然更是无须顾虑的。 

此外,请问在这一幅画中,约瑟是在作什么? 他正在替天使拿着谱,让天使可以看着谱,演奏安眠曲给玛利亚及耶稣听。你们认为Caravaggio在这里想要传递什么信息? 约瑟是一位凡人,他与玛利亚和耶稣不同。更仔细看,你会发现:连约瑟所穿的衣服之质料及样式都与玛利亚不同。 这幅画的光亮点,乃是落在耶稣、玛利亚、及天使身上,但约瑟却是在处在比较暗处之中。至于为什么约瑟为什么被塑造为与玛利亚的地位不同,以及为什么玛利亚能被安置与耶稣和天使在一起,这又是另一个复杂的信仰信息,我们今天无法讨论这部份的神学思想及基督教信念。总而言之,就是从这些「客体部分」的线索之中,我们才真正发现到Caravaggio他可能所要传达的信息。

再举一个例子,

Matteo GiovannettiBotticelliDa Vinci的「Annunciation

  

这是三幅由不同作者所画的图,他们的主题都是「天使报信」。就「主体部分」他们都传递着路加福音第一章的内容。不过巧合的是,这三幅画的「客体部分」也都是相同的;请问是哪一部分呢? 那就是玛丽亚并不是被安置在一个平民百姓的家中,而是在一个皇宫之中。然而一位身为平民的玛利亚如何能身在一个皇宫之中,身上穿着贵族夫人的服装,手里拿着那个时代一般人不可能有的圣经呢? 这些都是这三幅图画的作者想要传递的共同信息。

再一次的,就是从这些「客体部分」的线索之中,我们才真正发现到这些基督教艺术家他们可能所要传达的信息。因此,一般赏画者看到的是一个描述圣经故事的绘画,然而我们却要操练我们自己去看到这幅画中作者所要真正传递的信息。

所以,日后当我们发现许多基督教绘画中,有许多与圣经故事或与耶稣时代的事实不符时,我们应该要想到,这乃是基督徒艺术家将他们对基督信仰的体会及认识,透过他们的想象及创作,彰显在他们的作品上。因此,我们不能说他们不忠于圣经或事实,而应该说,他们用另一种方式或艺术的方式来传递圣经或基督信仰。
 

2.基督教艺术作品作为基督徒想象圣经故事的开端

接下来我们要讨论基督教艺术作品和基督徒信仰之间的关联性及互动性的第二点。

有些人认为:基督教艺术作品会将圣经故事局限在某一种图像内,而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这种担心可能是多余的。因为,一件艺术作品不但不会限制我们对一个圣经故事或人物的想象力,事实上,反而是丰富了我们的想象力。

例如,我们在还没有看过「天使报信(Annunciation)」这一幅图画之前,我们对于这个在路加福音第一章的故事,几乎从来不曾想象过的。不然请大家回忆一下,当你在看到这一段故事的时候,曾经在那里想象这一个故事的画面或影像吗?即使我们真的曾经在那里尝试要想象这一个故事的画面或影像,我们几乎可以说是没有任何的想象力的;因为我们的脑海中对于这个故事根本是没有任何可以提供我们想象的图像。即使,我们曾经努力尝试想象出一个圣经故事的图像,我们所想象出的来的内容,也是非常贫乏的。

许多这些基督教艺术图画,都是历世历代最有想象力、最有创造力的艺术家,他们尽心竭力、千辛万苦对一个圣经故事加以理解、加以分析、然后再运用他们的艺术天份将一个故事用一个画面呈现出来。一般的人事无法能够想象出来这么丰富的图像。所以有些学者声称,基督教艺术家才是真正最认真研读圣经、最认真思考基督信仰的人,这是有道理的。

事实上,正是当我们看到这些基督教艺术图画时,我们才真正开始了对圣经故事的想象之旅。也就是说,我们在没有看到过有关「天使报信」的任何一幅图画之前,我们对于「天使报信」这个故事纯粹是文字上的理解、纯粹是文字上的记忆、纯粹是对故事发展及故事内容有印象。我们几乎没有任何图像方面的形象或记忆可言,即使有,也只不过是非常模糊或非常贫乏的影像。

然而,当我们看到了BotticelliDa Vinci、或其它任何一幅「天使报信Annunciation」的图画后,这些图画才开始提供我们有一个想象的基础及想象的开端。

当一个基督徒看到一幅基督教绘画,他看到的不只是一个艺术的作品,他其实是看到这幅画后面的那一个不可见的世界。当他看到BotticelliDa Vinci「天使报信Annunciation」图,他看到的不只是图画中两个人物:天使及玛利亚;他看到的是一段圣经故事的形象化或图像化。这一幅画不但没有限制了这段经文或这段故事,反而使这段这段经文被活化,这段经文活生生的成为影像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似乎连天使与玛利亚之间的对话都开始在我们的脑海中进行。  从此我们对于「天使报信」的故事就印象更加深刻,甚至于当我们日后在向他人述说这个故事时,我们就更能依照一个清楚的印象来述说出比较精彩、比较生动的「天使报信」故事。
 

3.基督教艺术作品活化圣经经文与故事

换句话说,这幅画使这段经文有了一种生命力、使这段故事有了生气。这幅画刺激我们将圣经经文与图像产生结合与互动,这幅画也活化了我们对圣经的认识,深化了对经文的印象。我们的信仰也透过这幅画而得到益处。  而当我们从这幅画中获得某种动力及益处时,一幅原本在教堂中死气沉沉的画,因为与赏画者能产生互动,因为能影响着赏画者的生命,因而也有了生命。这个例子,说明了:基督教艺术作品如何影响基督徒,而基督徒又如何能使一幅无生命的画转而成为有生命、能说话的基督教的作品。 因此,一个基督教艺术作品只有当它能够影响着基督徒时,它本身存在的最高意义及价值才被实现。只有当一个基督教艺术作品在与基督徒产生互动的那一霎那,它才不只是一个死的艺术作品,而是一个上帝的「使者」,成为一个「活物」,被上帝所使用。而这个活化圣经经文与故事就是基督教艺术作品和基督徒信仰之间的关联性及互动性的第三点。

 

4.基督教艺术作品所创造的圣经世界

最后,我们还要讨论另一个一般人所忽略的一个艺术作品的功能,那就是「艺术作品」所创造出来的圣经世界。举例来说,请各位想象,我现在正在带领一位完全看不见的盲人去欣赏一幅 Caravaggio 的「Sacrifice of Isaac」。

Sacrifice of Isaac (Caravaggio)

首先,当我们走到这一幅画前,我开始对这一位盲人朋友讲述我所看到的这一幅画的内容。例如,亚伯拉罕压着艾萨克的头,正拿着一把小刀要杀死他,此时一位天使阻止了亚伯拉罕的行动。  当我这样讲述时,此时这一幅画的正在创造一个「圣经的世界」,此时画的本身成为了这个圣经图像世界的作者,对赏画者讲述着圣经故事。

其次,我可能会接着说:在这一幅画之中,艾萨克的表情痛苦,他正在那里挣扎着,此时一位有翅膀的天使,拉着亚伯拉罕的手,要阻止他。 当我这样讲述时,虽然我所说的内容是与这一幅画的内容相符,但是这样的描述,圣经中却完全没有记载。 

也就是说,这幅画中的这一个部份,是这一幅画的作者所创造出来的;此时,这一幅画所创造出来的世界是与原来我只透过经文所了解的那一个圣经世界是一个不同但却相关的世界。  而当我正在讲述画中的这一个部份时,这一幅画的本身创造出了另一个世界。这一个世界是一个「绘画的世界」。

第三,我们会发现,通常人对某一个艺术作品的解读都会超过艺术作品本身所传递出的信息。因此,在讲述完这幅画内容的同时,我还会对这位盲人朋友讲述许多与这幅画有关的圣经故事,但此时我所讲述的内容,却是不存在这幅画里面的。例如,我对盲人朋友说:亚伯拉罕乃是为了要遵照着上帝的命令,去杀死他唯一的独生爱子艾萨克,然后将他用燔祭献给上帝。

请问我这里所讲述的信息是否包含在这幅画作之中?(没有)。但是当我这讲述时,你们不会觉得奇怪、或是觉得不恰当。因为这与圣经的描述相符。就在此时,这一幅画与圣经的经文及故事产生互动及关连,这时这一幅画唤起了赏画者去回忆那些圣经故事中的其它描述。这时,这一幅画与经文紧密的连系在一起,而共同的影响着赏画者。

不过,既然我的这段叙述,是这一幅画中所没有的部份;显然当我在讲述这段内容时,我正在扮演着这一幅画的作者角色,向别人述说着这一幅画背后的完整故事。此时,我创造出另一个与圣经相关,却与绘画不同的世界;这是一个「绘画解读者的世界」。

第四,最后,当从一开始对这位盲人朋友讲述关于这一幅画的故事,不论是与这一幅画相关或无关的故事时,这位盲人朋友不断的接收着由我口中所传递出来的信息。然后,透过这些口语讲述的内容,他的脑海里也正在建立起一个一个的影像,无论这些影像是可见的或是不可见的,是抽象的或是模糊的,这些影像的总体,就是由这位盲人朋友透过他对于有声文字信息理解所建立起的一个关于这一幅画的世界,然而这个世界是与「圣经的世界」、「绘画的世界」、「绘画解读者的世界」都完全不同的一个世界,这是一个「盲人的内心世界」。

请问这一幅画总共创造出了几个世界? 

当这幅画被欣赏、被解读、与赏画者产生互动时,这幅画才成为上帝的「使者」,成为一个「活物」,这幅画才有了生命。但是只有当这一幅画创造出这些世界时,这幅画存在的最高意义及价值才备彰显出来。 

到这里,我们发现,一方面绘画丰富了基督徒的信仰世界;另一方面,基督徒使绘画得到了生命,得到了存在的最高意义与价值。这种基督教艺术作品与基督徒之间双方面的互动与循环,我称之为:「艺术与信仰」的互动循环。

各位在欣赏基督教艺术作品时,曾经想象过这些艺术作品可能产的影响力、可能产生的效应、及它们存在的意义吗?   以上这些都是基督教艺术作品的永续的功能及贡献。这些永续的功能及贡献才是基督教艺术最大的宝藏;因为他们丰富了基督徒信仰生命、开广了基督徒的信仰视野、也替福音工作效力,使基督徒与非基督徒都同得益处。

 

结论

的确,许多过度重视基督教艺术作品的基督徒,他们可能会有落入偶像崇拜或圣物崇拜的危机。然而,许多过度忽略或藐视基督教艺术作品的基督徒,他们的信仰生命可能会非常贫乏。

许多反对基督教艺术的基督徒,他们只靠着一张嘴在表达信仰,却不愿意用上帝给他们的音乐、艺术、文学、哲学的天份来表达信仰,这是很可惜的。更可悲的是,他们也不愿意让那些有天份的人,透过艺术的方式来表达基督信仰。他们因此藐视了圣经所说:「我们传扬祂、是用诸般的智慧、劝戒各人、教导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哥罗西书1:28)

愿基督教艺术的宝贵遗产及传福音与基督教教育上的功能,能够再一次的被这一个时代的基督徒所重视。

 

 

(以上内容为魏连嶽老師于中华福音神学院2006年暑期「基督教与文化」课程中的授课讲章)

 

  
Home Page

 

 

 

 

by 魏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