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上 層


基督教三大信經

使徒信經

尼西亞信經

亞他拿修信經

 

 

 

基督教「信經」簡介

 

 

 

 

「信經 (Creed)」乃是早期基督教會宣告信仰要義的內容。可理解為是基督教信仰的摘要,或是信仰中最重要內涵的陳述。 

「信經」產生的原因乃是因為早期教會經常遭遇兩種困難:對外方面,教會經常面對許多異端份子 (亦即:歪曲信仰的份子、或是假借基督教名義但卻傳揚不符基督教信仰的份子) 的挑戰,且這些異端分子也都很積極的藉由宣揚他們思想去誤導許多信徒偏離機信仰正道。對內方面,各地方教會領袖或教父所教導的信仰內涵經常有所差異,某些教會在某個教義的教導上甚至會與其他教會的教導出現互相衝突、互相違背的現象。 

因此,教會在面對這兩難的氛圍中,極需要提出一份符合基督教信仰、並又能被各地教會接受、而能讓各地方的基督徒所持守的信仰要義,且讓教會及基督徒能夠以此信仰要義的內容為基礎去分辨何種思想或教導屬於基督教,何種屬於異端或異教。而這個信仰要義之後便被發展而成日後為所謂的「信經」。因此,信經的內容一方面可以視為是信仰的宣告內容,但另一方面,也可視為是當時教會在面對外部異端挑戰及教會內部教義分歧等問題所提出的解決答案。 

大多數教會「信經」的產生,最初乃是由具有名望的教父,根據聖經所啟示出的信仰真理,以及教會傳統中存在的信仰準則 (Rule of Faith),將兩者加以歸納整理成為簡潔扼要的信仰要義;之後再經由教會內部的最高會議「大公會議 (The Council) 」所討論及修改,並受到各地方教會領袖的接受後,才能被成為各地教會所共同接受與認信的「信經」。 

也因為「信經」在早期教會中,具有絕對的至高權威,所以成為分辨異端、解決教義問題、及教導信徒的總原則。早期許多教會聖禮中 (如:受洗禮、聖餐禮),也會加入宣告「信經」的儀式。 

由於「信經」的內容專為基督徒宣信之用,因此其中的字句多以拉丁文的「Credo (我信)」作為起首,所以日後的教會便將這樣的文獻稱之為「信經 (Creed)」。 

早期教會所接受的信經共有四個:「使徒信經 (The Apostles’ Creed)」、「尼西亞信經 (The Nicene Creed)」、「亞他拿修信經 (The Athanasian Creed)」、及「迦克墩信經 (The Chalcedon Creed)」。近代基督教會將較為重要的前三者稱為基督教「三大信經」。

 

 

 

 

 

 

 

 

 

 

  
Home Page

 

 

by 魏連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