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與神秘傳統 1

基督教與神秘傳統 2

 

基督教與神秘傳統 (I)
 

基督教神秘主義 (Christian Mysticism)

 

 

 

 

一、前言

        什麼是神秘主義?什麼是基督教的神秘主義?什麼是基督教的神秘傳統?

        許多基督徒對於基督教神秘主義知道的並不多,但是對它的抨擊卻是非常多。這是人類社會,包括基督教界,的一個普遍的現象。人通常對於一個自己不熟悉的事物都比較容易對這個事物抱持著負面的看法;若是這個事物太不容易被了解,那麼批評它的人就越多。也就是說,人了解某事物越少,批評就越多;但當人越多的了解該事物之後,他對該事物的批判也就相對的減少了。

        「神秘主義」光是這個名詞的字面上意義,就讓人感到不爽。光是字面上就有一種讓人不容易了解它的感覺。許多人一聽到這個名詞,他就把頭上那盞燈關熄,然後拿起一塊板子,上面打上一個大「X」,他心裡早已經準備要拒絕它。甚至許多罵人的字眼都已經在他的腦海中排好隊,在那裡待命隨時要向劍一般,隨時要射出來把敵人徹底殲滅,他深深知道:若他不如此行,基督的教會就要滅亡了。

         類似這樣的反應都是歷代以來,基督徒對神秘主義抱持著負面的印象或看法所累積的成果。 特別是在啟蒙運動之後,基督教神秘主義的傳統成為理性主義者大肆批判的對象,那些強調神秘傳統的信徒,如過街老鼠般到處逃竄。然而,大約兩百年後,著名的神學家拉納(Karl Rahner)卻指出︰「敬虔的基督徒若不是一位神秘主義者,那他就什麼都不是(Theological Investigations, vol. 7, London, 1971, p. 15)」。

 

二、神秘主義與反神秘主義的對抗

        為什麼歷世歷代有一些基督教神學家那麼看重基督教中的神秘傳統,而同時卻也有許多的神學家不但忽略、甚至是藐視或批判基督教中的神秘主義或神秘的部份呢?

        其實,這乃是一個常態:在人類宗教歷史上,只要牽涉到那些非理性(irrational)、或是超理性(non-rational or supra-rational)的神祕部份,立刻就會出現兩種極端的群體。一種是對於這種神秘部份如痴如狂、神魂顛倒;另一種則是對這個神祕部份加以大肆撻伐、嗤之以鼻。事實上,這兩群人馬的反應正是相互強化之下的結果。狂熱者是越多人反對他越加狂熱;反對的人批評的越厲害,他越加認為自己才是真正站在真理及上帝這一邊的少數。而批評者面對這種固執的狂熱者,他就越罵越厲害,最後連他對那些邪教徒都不會使用的詛咒話語,現在都會用到這些基督徒狂熱者身上;因為這些批判者認為若不將這些狂熱者剷除,基督教就不得安寧,基督教就會成為邪教,他為要保護真理及基督教,因此必須對狂熱者豪不留情。這兩派人馬的相互攻擊、甚至彼此廝殺貫穿了整個基督教的發展史。從初代教會中的哥林多教會(林後12:1-10:保羅論述到教會中有人炫耀自己的神祕經歷,保羅指出他也知道是有這些神秘經歷,但卻不應誇口),到當代的基督教界,這樣的紛爭永不止息。這種紛爭永不止息的情況比基督教高舉的愛永不止息的理想更加持久。

 

三、基督徒「個別的獨特性(Individual uniqueness)」

    我認為:既然主耶穌是按著名字叫自己的羊,把羊領出來(10:3),可見主是一個一個的把我們從眾人中揀選我們出來、把我們從罪惡中拯救出來、把我們從惡者的手中奪取出來,把我們從黑暗中引導出來。因此,主不是一個群體一個群體的把「我們」大家找出來,而是一個一個的把「我」這個個人找出來。主不是把那「一隻」小羊放在一邊,去將那「九十九隻」羊找出來;而是將「九十九隻」羊放在一邊,去把我這「一隻」小羊給找回他的身邊。如冰心所說,他甚至願意為我冒險走到山谷峭壁把我給找回到他的身旁。為了這個緣故,我們看到基督徒那種在信仰中強調「個別的獨特性」。

 

四、不同恩賜的合一

        此外,保羅也說到:每個人所領受的恩賜是不同的,就是因為我們是不同的,所以才能成為一個肢體當中的不同部份,建造起基督的身體 (林前12:1-31)。若大家都是全部成了腳,你要拿什麼挖鼻孔呢?若大家都成了手,你上廁所時要怎麼和馬桶保持距離呢?可見,我們雖然不同,但是卻雖然互相需要,彼此連結,一起建造起基督的身體及教會。

        有些人的恩賜是佈道、有些是醫病,有些人較理性、能教導;有些人較柔性、能安慰;有些人較靈性、能行異能。我們應該讓每個人的恩賜都發揮出來。不能要所有人都是高舉理性、也不能讓所有人都高舉神祕經驗。

        既然聖經強調:基督徒「個別的獨特性」,以及強調在「不同」當中「合一」。那麼一切想要消弭「不同」,而企圖用人造方式將基督徒塑造成為「相同」的舉動都是不當的;相同的,任何想要消弭「合一」,而企圖標新立異、特立獨行的舉止都是不當的。

        因此,若是某些特殊的神祕經驗,某些基督徒沒有領受,而某些基督徒有領受,那麼沒有領受的人不用自卑、更不該批評;而有領受的人也不用自寬誇、更不該炫耀。基督徒應該要記住: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都得意處。

        希望這樣的解說可以使我們對於那些與我們理性相違背、與我們的經驗相違背的一些現象,能抱持著較寬廣的態度。

        當我們認識了我們對於神祕主義應該抱持的寬廣態度之後,我們現在可以進入我們今天的主題:基督教的神秘傳統。

 

五、基督教神秘主義 

        粗略的說,神秘主義是一個基督教界所重視及盛行的信念,這個信念強調:信徒個人對於神的一種直接的特殊經驗,這個特殊經驗大多是指「信徒與神的聯合(union with God)」的宗教經驗。為了追求這種特殊經驗,許多屬靈操練被重視及強調;這些操練包括:祈禱、默念、默想及齋戒。 

        不過,神秘主義這個名詞目前已經被擴大使用,許多基督徒在說到神秘主義時,有時指的是一種觀念,這種觀念認為人的理性無法了解這位超越的上帝,因此對於人來說,上帝是一個未知的神秘、是一個最大的奧秘,人永遠無法視透上帝的旨意,也無法確切的解釋上帝的行為或話語。 但是,有一種使用神秘主義這個名詞的方式是我反對的,有許多人用神秘主義來指涉那些基督教異端之中的神秘儀式、神秘信念、神奇經驗,這是不恰當的用法。

        我在這一門課中,談到「神秘主義」時,有時指的是:信徒個人對於神的一種直接的特殊經驗,這個特殊經驗大多是指「信徒與神的聯合(union with God)」的宗教經驗;有時指的是:神秘主義所強調上帝是一個未可知的奧秘的觀念。而當我說到「神秘傳統」時,我指的是:基督教從起初以來對於基督教神秘主義這個信念的重視,並且有許多相對應的追求活動之傳統。
 

        的確,從初代教會開始,這種神秘傳統就非常普遍。彼得及保羅的神祕經驗也都被記錄在聖經之中(例如:林後12:1-5)。而「信徒與神的聯合」的觀念也在聖經中被強調 (例如:林前6:17)中世紀初的奧古斯丁也非常重視這個神秘傳統。後來的戴奧尼索斯 (Dionysius the (Pseudo-) Areopagite) 將這個傳統發揚光大,使起基督教界普遍的開始重視這個傳統。為了能夠獲取這樣的神祕經驗,許多靈修方法開始在基督教界被發展出來。這些靈修方法包括:祈禱、默念、默想和齋戒。

    之後,高舉這個神秘主義傳統的聖徒包括:伯爾拿(Bernard of Clairvaux1090-1153)、聖方濟(或法蘭西斯,Francis of Assisi1181-1226)、波拿文土拉(Bonaventura1221-1274{\LinkToBook:TopicID=228,Name=Bonaventura})、十架約翰(John of the Cross1542-1591,和聖德蕾莎同為「赤足加爾默羅會」的創建者)、德蕾莎Teresa of Avila艾克哈特(C. Meister Eckhart1260-1327)。

      神秘主義著名的作品包括:(託名)戴奧尼修斯 (Dionysius the (Pseudo-) Areopagite)的《神秘神學》、伯爾拿的《愛神》(Loving God,光啟,被視為是中世紀神祕主義最傑出的作品)、《不知名的雲》(The Cloud of Unknowing,光啟)、英國希爾頓(Walter Hilton)的《完全的進階》(The Scale of Perfection),猶利安(Julian of Norwich13421416)的《聖愛的啟示》(Revelations of Divine Love)。 東正教對這個傳統非常重視,相關資料也非常豐富。

 

六、William James 對神秘主義的介紹及分析

        宗教學者William James對於神秘主義有深刻的剖析,接下來我們要直接的來看一下他關於神秘主義的介紹。相信經由他的引導,各位同學就更能夠了解基督教的神秘傳統。 

分析 William James,《宗教經驗之種種》第1617

 

七、聖方濟的「受聖痕 (Stigmata)」經驗

        另外,有一位聖徒的神秘經驗是必須要介紹的。聖方濟(或法蘭西斯,Francis of Assisi1181-1226),天主教方濟會創始人。約25歲時離開富裕家庭,放棄安逸生活,到山林間隱修,全心救助貧病之人。1912年時,組成小型的修行團體,創立修行制度,追求清寒生活的修練方式。1219年時,加入這個修行團體的成員超過5000人。1224年,當他在禱告修行時,手腳出現釘痕,並流出血來。這個情況被解釋為:經歷到耶穌的受難。在拉丁文及英文中有一個特別指稱這種經歷的名詞,稱為「受聖痕 (Stigmata)」。stigmatastigma的複數形。用此字來代表聖痕,是因為將上帝的兒子釘在十字架上,是人類史上最大的「污點或恥辱(stigma)」,世人不應該忘記這個恥辱。而這個「受聖痕」的經驗,通常只有非常虔誠的聖徒才會有的經驗。這個經驗被認為是與主聯合的一個非常清楚的外顯經驗。

 

八、基督教內外對於神祕經驗的批判 

        雖然許多的為基督徒所尊敬的聖徒或神學家都很重視基督教的神秘傳統,但是反對這個傳統的勢力仍是在基督教歷史上佔據著比較大的勢力。這種情況在啟蒙運動之後更加明顯。結果,當然是有許多批判這個傳統的觀念及思想被建立及產生。

    這樣的批判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來自於基督教內部的批判,另一種則是來自於外部的。

1. 基督教內部對神秘經驗的批判 

        神秘主義者在基督教內部被批判的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神秘主義者容易將神秘經驗當成信仰中最重要的部份,因此就容易忽略其他信仰的部份。他們常常過度強調經驗,而忽略理性。使得信仰生活失衡,甚至產生許多偏差的言行舉止。

        第二,神秘主義者容易將神秘經驗當成是屬靈操練的唯一目標,結果就傾向於苦修主義(asceticism)。因為若是在長期禱告與禁食後,都無法獲得神秘經驗,那麼就會有些人想要開始用苦修、甚至是自殘的方式來獲取神秘經驗,最後就出現了許多不恰當的靈修方式。

        第三,過度強調神秘經驗或過度期待神秘經驗的結果,就容易將一些原本不是來自於神的宗教經驗當成是神聖的神秘經驗。結果一切特殊的心理經驗都成為神秘經驗,也因此把普通經驗給神聖化或特殊化。

        最後,神秘主義者容易將個人宗教經驗提高到絕對的地位,以個人經驗來詮釋聖經,以個人經驗作為傳講基督信仰的內容,甚至以宗教經驗作為判斷一位基督徒是否敬虔的標準。這樣,便落入使信仰經驗化或個人化的危險之中了。

 

2. 心理學或精神分析學對神秘經驗的批判以「聖女貞德(Joan of Arc, St.)」為例

    至於,來自於基督教界之外的批判主要是來自於心理學或精神分析學的批判。我們要以聖女貞德為例子,來討論心理學或精神分析學如何批判基督教神秘主義。

(1)聖女貞德簡介

    1420年是法國最暗的時期,英軍大舉進攻衰弱的法國,除非神蹟出現,否則法國將被英國統治。聖女貞德,大約於1412出生於一個法國農民家庭,13歲時,貞德受上帝呼召要把法國從英國的統治下拯救出來。她晉見法國太子表明其異象,太子相信貞德是上帝使者,因此派她成為解救奧爾良軍隊的指揮。17歲時,貞德率軍攻進奧爾良,擊敗英軍。之後,擁護太子加冕為查理七世。當她再度率法國軍隊去解救貢比涅時,被敵軍俘虜,並被交給英國。143119歲時,被英國的宗教法庭以異端及行巫術的罪名受審,被判火刑處死。1920年被天主教追封為聖女。
   
    大導演盧貝松曾拍攝電影來描寫貞德的神祕經驗。

(2)心理學或精神分析學對基督教神秘經驗的批判 

        就在這部電影正值熱潮之際,中時報系於200366日刊載了一篇文章,文章內容是一位心理醫師透過這部電影來討論貞德的精神疾病。

        這位心理醫師說:「幻覺與妄想是嚴重型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躁鬱症患者常有的症狀。。在電影《盧貝松之聖女貞德》中,導演將貞德詮釋成一位具有幻覺與妄想症狀的精神分裂患者,不僅能聽到上帝的指示,見到上帝的容貌,還自認被上帝選中,要完成帶領法國度過危難的神聖任務。

  中古世紀的人們由於不懂精神醫學,常把這些怪異想法與奇特知覺歸諸邪靈附身,或信仰不夠虔誠所致。他們除了用宗教儀式驅邪外,還經常用盡各種殘忍手段,如火燒水淹等來折磨患者,企圖趕走邪靈。聖女貞德就在那樣的時空環境下,被當作女巫給活活燒死。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腦中生化物質不平衡所導致的精神疾病。貞德若活在現代,她可以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減輕知覺變異症狀,如此一來,幻聽和幻覺將會消失,內心折磨也將大幅減少。(摘自「中時電子報」2003/06/06 07:30)

 

九、回應心理學或精神分析學的批判 

        以上這樣的分析,完全顯示出對於基督教神秘傳統的無知。不了解基督教信仰也就罷了,這位作者簡直也沒有認真看電影。他寫文章時,只是為了搭這部電影熱潮的便車,然後借題發揮,藉著貞德來寫出自己想要賣的膏藥。因此,他對貞德及基督教神秘傳統的評論,是另一個牛頭對上馬嘴的例子。

        首先,在電影中,雖然上帝曾經質疑:貞德詮釋自己的異象及神秘經驗的方式是不恰當的,但是電影並不是說:貞德的那些異象及神秘經驗是自己的幻想或是精神分裂症的徵兆。並且在電影最後,其實上帝是站在貞德這一邊的,即使貞德被燒死的那一刻,上帝仍然與她同在。並且在片尾的字幕中,也顯示出,在1920年時,貞德被追封為聖人,也就是說,承認她是上帝的使者,而她的神秘經驗都是來自於上帝。

    此外,自有文明以來,人類社會中就有一種基本的判斷一個人是否正常的模式。這個模式乃是先從大多數人的行為舉止中建立一套常模,然後再將那些行為不在這個常模之內的人判定為行為異常。 例如,許多人都不會也都不能和動物說話,因此一般人就會將那些會對動物說話的人,視為是精神及行為異常者。但是,請問聖經裡面有沒有哪一位人物能和動物說話?(巴蘭和驢子說話,民數記2221-30)。剛才提過的聖方濟也會和動物說話。若是用現代這種判準,那麼這些人都要被判定為是精神分裂症者。

        因此,當一位基督徒經歷到神祕經驗時,若是他將這樣的神祕經驗向不了解基督教神秘傳統的人分享這個特殊經驗時,就很容易被他人判定為是精神異常。因為,這種神祕經驗本來就不是多數人會有的經驗,因此要將這樣的經驗用任何常理或常模來判斷,當然都會被判定為異常的。

        這也反映出:現代社會中對於行為判斷標準的機制是非常有問題的。這種標準有一個很拙劣的假設,這個假設認為:只要是多數人都會有的,就是對的;多數人都沒有的,就是錯的。這種用數量作為是非對錯的標準,使科學界在某些比較特殊領域的分析評估中會出現很大的瑕疵。

        更可怕的是,在歷史中許多基督教的掌權者,特別是神職人員,常常會利用這種判斷模式的漏洞,將自己的敵人定罪為行為異常,然後處以死刑或終身監禁。在這種可怕的懲罰方式,也使許多曾經領受神祕經驗的基督徒不敢將自己的經驗對其他人分享,也因此造成了基督教在這方面的歷史資料非常有限。

        至於那些會保存到後世的神祕經驗之記載,大多是因為那些人在成為聖徒或是有權勢的時候,才說出他過去的神祕經驗。諷刺的是,這個時候大家就不會在用常態標準來判斷這些聖人或是有權勢者他們的神祕經驗,反而是讚賞他們是上帝的使者;正如這部由法國導演拍攝的電影之片名:「上帝的使者:貞德的故事(The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也因為他們是上帝特別的僕人,所以才會經歷到大多數人不會有的神祕經驗。因此,他們的行為舉止是神聖的,而不是神經病的。
 

    總而言之,像那一位心理醫師那樣將基督徒的神秘經驗視為是行為異常或是精神疾病的徵狀,從古自今都存在。這是非基督教文化對基督教攻擊的重點目標之一。而

    當他們在攻擊基督教神祕經驗者時,其實背後都有一個動機;有時這個動機是為了政治利益、有時是為了宗教利益、有時是為了社會利益的。而這一位心理醫師的動機則可能是為了要打名聲或打廣告,而就在他為了的自己的利益的同時,貞德這一位基督教的聖人又在現代中再一次受到羞辱;而基督教神秘主義又再一次被貼上心理病徵或非理性這樣的負面標籤。這是基督教在當代心理學文化中的一個挫敗。

    不過這個挫敗不應該使我們基督徒就因此而對於基督教神秘傳統產生負面看法,這樣反而會正中下懷,落入這些人的圈套之中。這個挫敗應該要使我們更加積極的認識我們的神秘傳統,進而為這個傳統來辯護。此外,這個挫敗也提醒有神祕經驗的基督徒要更有智慧的知道如何在一個高舉心理學與科學的世代中,用適當的話語來表明出自己的神祕經驗。就正如主耶穌給我們的忠告:「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太10:16)」。這又是一個基督徒生命的張力:基督徒應當要有靈巧智慧,又要能謙卑柔和。求主幫助我們更有智慧的在這一個險惡的世代作一位基督徒。

 

十、基督教文化與神秘傳統的互動及關連性 

        雖然基督教的神秘主義一直是基督教中的少數支派,基督教的神秘傳統也一直是各種傳統中的弱勢者;不過神秘主義及神秘傳統在基督教文化之中,從來不只是一個次文化而以,而是基督教主流文化中的一部份;是基督教傳統中的正統,而不是極端,更不是異端。

       不但許多歷世歷代的聖徒高舉這個傳統,他們甚至也經歷過這個傳統所說的神秘經驗。事實上,許多最重要的屬靈操練運動、改革運動創始者的原動力,都是源自於他們的神祕經驗 (包括聖方濟的修練運動、馬丁路德的改革運動)

        此外,也因為這種重視這樣的神秘傳統,使得基督教的文化不只是那些音樂、藝術、文學、和哲學的「人文性」文化而已,基督教文化還包括一個重視神秘經驗的「特殊性」文化。這是基督教特別之處,因為許多的宗教性文化,不是輕忽「人文性」文化(如道教)、不然就是輕忽「神秘性」文化 (例如伊斯蘭教及佛教)。而基督教乃是兩者兼顧、兩者都佔有具份量的地位。

        若是在那個時代中,基督教會或基督徒過度的高舉「人文性」文化,那麼重視「神秘性」文化的信徒團體就會發起一波追求神秘經驗的浪潮或運動,使得「神秘性」文化能夠再度被重視、繼續的被傳承下去。相同的,當「神秘性」文化過度被高舉時,重視「人文性」文化的群體就會加以反動及壓制。就是在這樣的互相較勁中,表面上兩邊的人馬雖然互相對抗及批判,但是也使得基督教的信仰及文化始終能保持在一個平衡狀態。這種互相對抗及平衡的機制,乃是基督教能夠持久不衰、能夠歷久彌新、能夠展現活力、能夠滿足各式各樣信徒需求的動力。

雖然這兩派勢力的互相較勁、又互相制衡乃是基督教文化發展的基調,但是歷世歷代眾聖圖們的期盼乃是這不同的兩個文化或傳統之間的「合一」。也就是在「不同」之中的相互尊重、同心合意。簡而言之,基督教會和基督徒乃是在差異中尋求合一,然後在合一中彰顯差異。

 

最後,這個主題的討論對於基督徒個人能有什麼啟發呢?

以個人的信仰層面來說,若是你從沒有領受過什麼特殊的神祕經驗,或是你發現你自己比較偏向於反對這些神祕經驗,那麼現在你可以調整自己對於基督教歷世歷代所傳承下來的神秘傳統加以重視,對於神秘經驗保持開放的態度,對於那些領受過神祕經驗的人給於尊敬,並且與他們合一。若你是這一組人馬,那麼可以回去認真的看一下「哥林多前書12章」。

        若是你有領受過特殊的神祕經驗,或是你發現你自己比較偏向於喜好這些神祕經驗,那麼現在你可以調整自己不要過度偏激,也應當比他人更加謙卑,並且更要與那些沒有領受過神祕經驗的人合而唯一。若你是這一組人馬,那麼可以回去認真的看一下「哥林多後書12章」。一個是「哥林多前書12章」,另一個是「哥林多後書12章」,聖經真是奇妙,不是嗎?

 


 

基督教與神秘傳統 1

基督教與神秘傳統 2

 

(以上內容為魏連嶽老師於中華福音神學院2006年暑期「基督教與文化」課程中的授課講章)

 

 


 

 

 

 

 

 

 

  
Home Page

 

 

by 魏連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