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督教与电影: 多元的「耶稣传」、论「受难记」
一、与耶稣有关的电影 (Jesus in Films) 自从电影问世之后,与耶稣有关的电影共有19部。每一部电影各具特色,描绘耶稣的角度也非常不同。这19部电影的名称如下。
二、教会界的「耶稣传」 另外有一部「耶稣传 (The Story of Jesus)」在教会界非常风行。这部「耶稣传」(中文版由学园传道会出版)不但是台湾基督徒最为熟析的耶稣传版本,而且也是世界上拥有最多种语言的版本,至今已被翻译为六百多种语言出版。 分析教会界的「耶稣传」 1. 这部耶稣传记的电影,从头到尾只依据「路加福音」的内容来拍摄。可能是惟一一部只依照单卷福音书,而不参考另外三卷福音书的耶稣传记电影。 2. 耶稣很帅 。但这与圣经的描述完全不同。以赛亚书53章第2节说到:「他无佳形美容,我们看见他的时候,也无美貌使我们羡慕他。」。但不知道为什么几乎所有关于耶稣传记的电影,都是找非常帅得西方男性来饰演耶稣,好像认为比较帅的耶稣就比较会有说服力,比较不帅的耶稣说服力就比较差。 此外,若各位有仔细看,会发现整部电影中,所有男性人物的头发都是卷卷的、或乱乱的,只有耶稣是又长又直又美,整整齐齐。不用说,一定有在美容院平板烫过,而且每天出门布道前,也都很认真的整理过头发。 3. 这部片子着重于耶稣的教训,许多教训内容都是按照圣经内容逐字读出。好处是:它终于圣经,不偏不倚。但缺点是,这部电影只是把圣经念出来而已,并不做任何的解释。也就是说,若是看圣经看不懂得人,他看这部电影也不会有额外帮助。 4. 这部电影关于耶稣受鞭打及受难的画面实在非常短,耶稣没有受太多鞭伤,在十字架上也没有留太多血。若是比起「受难记」, 这两位耶稣的遭遇是截然不同。等一下说到「受难记」时,大家就会了解。
三、受难记 (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 电影简介 这部电影是2004年由天主教徒梅尔吉勃逊所执导的「受难记(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这部电影有许多的特点是以往任何一部耶稣传电影所没有的。首先,它只描述耶稣受难之前12小时的经历。从客西马尼园的祷告、犹大的背叛、法利赛人的审问、彼拉多的定罪、受鞭打、背十字架、到十架上受难。 其次,在这部电影中,耶稣所说的话并不是像以往的耶稣传记电影是用英文,而是用耶稣那个时代,以色列人所通用的语言之一:「亚兰文」。亚兰文是耶稣的母语,耶稣都是用亚兰文来布道及说话。但后来的圣经却是用希腊文来记载的。 论「受难记」 你看过「受难记」吗? 喜欢这部电影吗? 认为这部电影好看吗? 听到教会宣传,有带非基督徒亲朋好友一起去看吗? 你所带的非基督徒亲友,是否有受到电影中信息感动,而在看完电影后,就在电影院或当天在家中就信主? 这部电影由著名的好莱坞大导演梅尔吉勃逊所执导,描述耶稣受难前的最后十二个小时。虽然这部电影造成轰动且票房卖座,但却引发许多争议。 一方面,许多人称赞这部电影。许多基督徒认为这是近代唯一一部最符合圣经及基督教信仰的好莱坞电影。台湾基督教媒体,对于「受难记」强烈支持、大肆宣传。甚至鼓励教会将电影院包场下来,当作一个传福音活动。基督徒也非常的尽心尽力的邀请许多非基督徒一起去看这部电影。这些努力,使得这部片在台湾这个不到百分之三基督徒的国家,却能够在上演两星期后还能不下片。 另一方面,许多人抨击这部电影。电影史上第一部造成轰动票房卖座的基督教电影应该是1965年米高梅公司所制作的「耶稣传(英译片名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故事The Greatest Story ever Told)」,并荣获五项奥斯卡提名。然而,由梅尔吉勃逊所执导的「受难记」却被2004年三月号时代(Time)杂志将这部片子取名为「历史上最残忍的故事」。 1. 血腥及暴力的问题 我在美国神学院的一位非常好、信仰非常纯正,非常令学生尊敬的一位神学教授,在上课时公开对学生说:这是他看过电影中最烂的一部。是影史上十大烂片之一。他的主要理由是,电影虽然是描述耶稣的故事,但超过一半以上时间却是充满血腥及暴力,这不应该是基督教在传讲耶稣时所应该使用的方式。 我统计过,整部电影共1小时59分,其中约有40分钟是耶稣被鞭打的画面;约有15分钟是在背十字架,这中间耶稣还继续被鞭打;约有20分钟被钉十字架。而这75分钟的画面真的是非常血腥及暴力。 既然整部电影充满血腥及暴力,又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让观众欣赏耶稣被鞭打的画面。因此,负责执行鞭打工作的兵丁其实在这部片中所担任的角色,比约翰彼得都还要吃重,可说是仅次于耶稣的男配角。若获得奥斯卡奖项,那就成为影史上,因为持续表演相同的鞭打人动作而功成名就,光荣回来的演员。 然而,令人质疑的是,四福音书内,对于耶稣受鞭打的描述,有些根本没提,有些只有提了一句话。是否需要用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来描述耶稣遭受鞭打是有争议的。除了内容之外,这三分之一的时间的音效也是差不多的。我想大家对耶稣受苦的感受,大多是来自于杜比立体回绕音响所传出的大声鞭打及惨叫的声音。不过,许多学者认为耶稣真实的受苦情况甚至比电影中的描写更痛苦。电影根本没有办法把耶稣在受鞭打及被钉十架时到底有多痛苦。 另一方面,耶稣在遭受颠打时到底是否有这样惨叫是令人质疑的。圣经以赛亚书五十三章说到:「他被欺压、在受苦的时候却不开口。他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他也是这样不开口。因受欺压和审判他被夺去。至于他同世的人、谁想他受鞭打、从活人之地被剪除、是因我百姓的罪过呢。他虽然未行强暴、口中也没有诡诈、人还使他与恶人同埋。谁知死的时候与财主同葬。」圣经对耶稣受难的描述似乎是沉默、安静的;而非是血腥、暴力、惨叫的。 2. 没有受难的解释 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部电影又似乎是过度的沉默及安静。除了那些血腥、暴力的镜头外,其它另一半的时间都是很安静的,没有太多对话、没有太多解释。这就是另外一个麻烦。这部电影本身对于为什么耶稣要受难受鞭打根本没有提供任何解释。更别说会解释为何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来鞭打耶稣了。 或许对基督徒而言,这些血腥、暴力、惨叫的画面不但能赚人热泪,而且都是非常神圣且有意义的。因为他们对于耶稣要受难受鞭打的意义非常了解。然而,有多少非基督徒能够理解:「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赛 53:5)」当你在带朋友去看这部电影的前后,你有机会向他说明为何导演要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来鞭打耶稣的意义吗?或许你自己也没有好的答案。我自己就没有一个好的答案。 我当年也是受到基督教界与教会宣传的影响,因此虽然自己没有看过,也没有向曾经看过的朋友打听消息或查询外界的评价,就认为这一部片是由鼎鼎大名的导演所执导的新版「耶稣传」,一定是历年来最有说服力的福音电影。于是我就邀请了好朋友一起去看。我还看不到一半,我就已经替我的朋友感到难过,因为我发现这根本不是一部福音电影。 特别是对于基督教信仰没有概念的朋友,绝对不会知道这些血腥及暴力的画面有何宗教意义。电影本身完全没有对于耶稣受难受鞭打的原因提供任何解释。我一看完电影,不是想要我的朋友忏悔,而是想对我的朋友忏悔;不是想问我的朋友是否愿意要决志信耶稣,而是想问我的朋友是否愿意让我请他吃饭以弥补我内心的罪恶感。 我不是不能对我朋友说明耶稣受难的意义。但是,我觉得很困难去向一位非基督徒的朋友说明:电影一半以上时间充满血腥及暴力,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耶稣被鞭打的宗教意义。 3. 福音电影或是主日学电影? 对我来说,很难做说明的原因是,这部电影根本不是为了非基督徒而拍摄的福音电影,而是为基督徒所拍摄的主日学电影。特别是为了天主教徒而拍摄,因为许多画面对基督徒来说,根本无法理解(例如玛丽亚及撒旦在耶稣受难过程中的吃重角色)。这部电影是供基督徒忏悔之用,而不是供传教之用。若是基督徒和教会界能够注意到这一点,那么这部电影基本上是一部不错的电影,也不致获得其它非基督教如此强烈的抨击。 其实,对于常常强调复活而忽略受难的基督教而言,这部天主教的电影是值得肯定的。任何电影,特别是宗教电影或是牵涉到价值观电影,都会有争议。但真正使这部电影造成问题的,乃是基督教及教会界在电影宣传方面的确欠缺考虑。一部灵修电影却被宣传为福音电影。不但使基督徒及教会用错宣教策略,也是非基督徒朋友受到遭殃。其实,若是基督教及教会界当时在宣传时,就说明这部电影不适合没有信仰基础及背景的非基督徒朋友欣赏,请非基督徒的朋友不要自投罗网。那么也不会引发那么多争议,也不用使基督徒走出戏院时在亲友面前感到尴尬,而自己也可以在电影院里嚎咷大哭不用多有顾虑。 从这个受难记事件,我们可以看出基督教在当今电影界的悲惨处境。一方面,教会界都深知现代人,不论是基督徒与否,从老到小都喜欢看电影,都受到电影文化很深的影响。然而,教会界也发现要在当代电影中找到可以符合基督教立场或价值观的电影,实在是相当困难。因此,只要有一部电影只要是可以与基督教扯上一点关系的电影,基督徒就会毫不考虑的赞扬,教会界就会不顾一切的大肆宣传 (例如: 「受难记」及「纳尼亚传奇」)。把这些电影当成绝佳的传福音工具。 然而,有多少非基督徒的观众在电影院内欣赏「受难记」及「纳尼亚传奇」的同时,会有几个人能想到其中所传递的基督教信息呢?你从「受难记」及「纳尼亚传奇」有发现基督的爱或受难的意义吗?有得救的信息或彰显上帝的全能吗? 我怀疑甚至连「受难记」及「纳尼亚传奇」的导演都没有想过要让这部电影会有宣教功能。其实,要在这个电影已经强烈商业化的时代,这样的传福音的正面效果非常有限,方法也不很恰当。 因此,我的结论是:「受难记」这部电影作为一部基督教的电影,并且是一部在二十一世纪初的一部代表基督教的电影,它过度血腥及暴力的镜头是不恰当的。但是,它的确是一部能引起基督徒在信仰上有所省思及共鸣的商业电影。最重要的事,基督教徒及教会界运用这部电影来传福音的策略是更有待反省的。要在当代商业电影中寻得知己的确不易,但滥竽充数却永远应该避免。我的心得是:「没有找非基督徒朋友去看这部电影的基督徒有福了,因为你们必得哀恸及饱足。但是,有带非基督徒朋友去看这部电影的基督徒有麻烦了,因为你们将难担的担子放在自己的肩上,也放在朋友的肩上。」
(以上内容为魏连嶽老師于中华福音神学院2006年暑期「基督教与文化」课程中的授课讲章)
|
by
魏连嶽 |